金融工程学分析性阶段

金融工程学分析性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一般认为,现代金融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哈里·马柯维茨(Harry Markowitz,1952,1956,1959)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 这不但奠定了现代有价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而且也被看作是分析金融学的发端

事实上,马柯维茨证明了投资者的一个最优资产组合-在既定方差水平上有最大收益率或在既定收益水平上有最小的方差, 将是一个均方差有效率的资产组合,并将投资者的资产选择问题转变成一个给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问题

正是这个贡献引发了大量的对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分析研究

20世纪60年代早期,得兰德·约翰逊(Leland Johnson,1960) 和杰罗斯·斯特因(Jerose Stein,1961) 把证卷组合理论扩展到套期保值,从而形成现代套期保值理论;以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 1961)、约翰·特纳(John Lintner,1965) 和简·莫辛(Jan Mossin,1966) 为代表的一批学者, 把注意力从马柯维茨的对单个投资者的微观主体研究转向整个市场的研究, 考虑所有遵循马柯维茨假设下的投资者的共同行动将导致怎样的市场状态,并先后在1964 年和1965 年得出了有关资本市场的均衡的相同结论,创造地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阶理论

但资本资产定阶理论严格的假定条件却给经验验证造成了很大障碍, 使得学者们不得不致力于对假定条件进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

以迈耶斯(Mayers, 1972)、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1973)、艾尔顿和格鲁伯(Elton and Gruber,1978)为代表的学者, 通过放松其中的某个假定条件,而保留其它假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资产定价模型;以费歇·布莱克和梅隆·斯科尔斯(Fisher Black and Myron Scholes,1971)、罗斯(Ross, 1976) 为代表的学者,基本放弃资本资产定阶理论假定,以新假定条件为出发点重新建立模型,从而分别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期权定价模型(1971年还没有期权市场,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说是自经济学产生以来唯一的一次领先于经济事实的理论发现)和套利定价理论

标志着分析型的现代金融理论开始走向成熟

也可以说, 完成了现代金融理论从描述性科学向分析性科学的飞跃

尤其是在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的著作中, 新的方法得到了最清晰的体现,他为分析金融学奠定了大量的数学基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