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学派产生背景

系统管理学派产生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

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

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系统管理学派盛行

当时,“系统科学”、“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等术语充斥于管理文献之中

追根溯源,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同一般系统理论有密切的关系

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概念的是亨德森,后来发展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1948年,诺伯特·威纳创立“控制论”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又尝试把控制论与信息论结合起来,并于1956年发表题为《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的文章

1968年,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出版的《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更加全面地阐述了动态开放 系统的理论,被公认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著作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以后,西方有些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形成系统管理学派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