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课程

经济学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规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16学分,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以及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的人文学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通识课程为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8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9学分左右

通识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分析(或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专业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

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

专业必修课程采取“4+4+X" 模式,第一个“4" 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 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

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学分,学分统计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中,但不重复统计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左右,且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

学校可根据培养目标提供备选课程供学生选择

鼓励将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但学生不能只在一个模块中选课,应在多个模块中选够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15学分左右

任意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

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备选课程

鼓励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供学生选择

提倡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定和学分认定制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