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历史人文《梦溪笔谈,雁荡山》作者是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在《梦溪笔谈,雁荡山》一文中评述雁荡山为“天下奇秀”
对雁荡山考察后提出了流水侵蚀学术思想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
皆包在诸谷中, 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到谷中则森然干霄
原其理,当是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
”沈括用正确的语言,提出水对岩石冲击,沙土流失是雁荡山的峰谷形成的原理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沈括早在十一世纪就已经充分认识到詹姆斯,郝屯在1802年所叙述为现代地质基础的这些概念了
《雁山志》作者是施元孚(1705-1778),是清代地理学家、旅游学家
他寝游雁荡山中十余寒暑,最后完成记述雁荡山景观的特色志书《雁山志》,其中《游山十八法》讲述游山学的思想与原理,指出游览者的文化素养与行为,要与山水和谐相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