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历史沿革设立地质公园的计划初期由民间及政党如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马鞍山民康促进会及民主建港协进联盟等推动,直至2008年,行政长官曾荫权接纳建议宣布考虑设立地质公园,发展特殊地貌及岩石群,成可供观赏的自然景点
原本公园共有十个景点,但后来考虑到交通和路线上的方便程度后,把马屎洲和由滘西洲南部和吊钟洲组成的地区(最初为牛尾洲)从计划中移除,最终修订为现时两个园区、共八个景点的设计
筹备工作包括以法例保护地质公园的土地不被破坏
地质公园大部份地方已由现有的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所覆盖
未被覆盖的主要为东南部的岛屿,包括横洲、火石洲、沙塘口山和果洲群岛
政府以现有《郊野公园条例》及《海岸公园条例》的机制下设立香港地质公园,将这些地方列入特别地区以作保护
2009年10月,中国国土资源部批准香港地质公园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公园于同年11月3日开幕
由于申报成为世界地质公园门槛更高,须达到138个标准,包括开发路线、出版书籍等,筹备两年后才完成申报的配套工作
2011年9月17日,在挪威朗厄松举行的第10届欧洲地质公园会议上宣布,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接纳香港地质公园加入为该网络的成员,公园易名为“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