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剖面图的绘制剖面图的绘制常用的有展开法和投影法两种
到导线方位比较稳定多用展开法,当导线方位多变、转折较多时宜用投影发法
1.展开法:展开法是将各次所拉的不同方向的导线按其水平长度移成统一方向的直线,也就是说将不同方向导线沿线观察的地质现象
当成是整个在一条统一直线剖面线上的观测
具体方法是据斜距和坡角(±°)把各段导线园滑连接而成
在导线方向与地层走向不完全垂直(交角小于75°)时,需要将直倾角换算成视倾角在剖面上表示
次法宜用于导线方位变化不大
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该法比较简单,便于在野外绘制,缺点是将转折的导线展开,在剖面图上夸大了地质体的实际宽度,以至歪曲了地质构造的实际形态
因而地层厚度只能用公式计算求得
在作剖面中,每次导线方位应在剖面上方予以表示
剖面下的展开导线没有多少意义,成图中可不表示
2.投影法:首先绘出导线平面图,并把各地质要素标绘到相应的位置上,构成路线地质图
投影基线方位与总导线方向(剖面总方位)一致
将地层沿走向延长到投影基线上,形成各地质要素与投影基线的交点,再将各交点垂直投影到与投影基线相平行的剖面图上,即为剖面上各地质素的界线点
地形线是将各导线点位投影到基线上,再以基线的某已知高程据各导线点的累计高程勾绘而成,此法有人称作二次投影法
采用地层厚度换算公式计算D=L(Sinα·Cosβ·Sinr±Cosα·Sinβ)式中:D-岩层直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直倾角β-地层坡度角r-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的夹角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用+相同时用-地层厚度应分层计算
比例尺小于1∶1000的剖面,分层厚度取整数,大小1∶1000的剖面,厚度数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地层厚度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1)产状的有效控制距离要求在野外施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以便室内计算厚度用
(2)脉岩的剔除:一般情况下,在图上出露宽度<1毫米的脉岩不必剔除其影响厚度;超过1毫米时,则应剔去,采用岩脉两侧分别代表的厚度
若某一地段岩脉虽小,但很发育,且对此地段地层厚度影响较大,可依据岩脉在地层中含量比(线统计法:岩脉厚度与整个统计线段长度的比值),按比率求地层厚度
(3)同一向、背斜中,地层厚度采用地层较发育的一翼进行计算(柱状图中可表示岩性相变或说明厚度的变化,不可采用两翼岩层中较大厚度的单层建立柱状图)
4.地层真倾角换算为视倾角在剖面图中,地层走向与剖面线方向不垂直时,在剖面图上地层产状以视倾角表示,见倾角换算表(表Ⅲ-2)
其产状数字表示仍为真倾向、倾角
5.实测剖面图中表示的主要内容(1)导线平面图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地质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导线长度以平距表示
(2)剖面上表示内容:岩性(以花纹表示)、产状(花纹表示视倾角,下方数字表示真产状)、地质点、导线点、样品代号、层号及地层代号、断层、褶皱、居民点及山峰水系名称等,在剖面上方按需要附构造特写素描图
分层界线可适当划长
产状指引线应指在量取产状的实际位置处
(3)剖面图必须和投影基线相平行
(4)剖面图摆法:剖面的左端应为西、北西、南西、南
相应在右端为东、南东、北东、北
(5)如剖面径平移,则导线平面图上按平移方向、距离另作起点
而剖面图仅按两点的高差决定起点的标高,水平方向酌情断开1-2厘米,以作图方便互不重叠为原则
(6)如剖面测制中并进行有电、磁测量、伽玛测量等工作,若种类少,或仅一种,可在剖面图上部作曲线图表示,为了减轻图面负担,这些曲线图可另作图表示,但图中地质剖面图应互相一致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