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动力地质学发展历史

工程动力地质学发展历史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

17世纪以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了至今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但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的感性认识

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时期

1929年,奥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质学》;1937年苏联的萨瓦连斯基的《工程地质学》一书问世

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了土力学、岩石力学和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

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