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技队伍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技队伍基本情况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高级职称163人

具有博士学位103人、硕士学位278人

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6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金、银锤奖,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部“百人计划”人才,2 人被授予部科技领军人才,1人被授予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被授予全国岗位技术能手,4人被中国地调局授予“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8人被评为中国地调局杰出地质人才、优秀地质人才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团队”和“深海矿产资源研究团队”被授予部科技创新团队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通过实施海洋地质精兵加现代化装备建设, 已拥有九艘海洋地质、地球物理、钻探科考船,并装备有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深拖系统、ROV系统等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 逐步建立完整的海洋地质调查、资料处理解释、实验测试技术方法体系,整体装备技术水平居世界海洋科研机构前列,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地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技术合作部、国际海洋金属联合组织、东亚东南亚海岸和近海地球科学计划协调委员会、南太平洋应用地球科学协调委员会等,以及美国、德国、荷兰、波兰、东盟等国家进行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合作,先后合作开展了“中美联合调查南海海洋地质”、“中德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中法南海西南海盆深部地壳结构探测与研究”、“中越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基础地质共同考察” 等项目, 承办了“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讨会” 等国际学术活动, 积极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自成立以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交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报告,获得了近百项国家、省部级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奖,拥有了全国甲级勘查、测绘资格单位等一批资质证书,并培养、造就了一批富有献身精神的海洋地质专家和高级科技人才,为我国海洋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和大洋科学考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拥有建设部核发的《海洋专项工程勘察》甲级证书,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积极开辟国内外海洋地质市场,先后完成了多项国际海底光缆的线址调查、广东第一、二核电站基础工程勘查、香港排污工程勘查、日本新泻、对马海峡地球物理调查、苏丹港码头修复工程、珠海伶仃洋大桥工程勘察、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可行性勘察等一大批国内外地质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院士金庆焕(1934.10- )著名海洋地质、油气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院士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双聘院士康玉柱(1936.5-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油气勘探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院士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

杨经绥(1950.6- )著名岩石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院士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会会士,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CCSD)总地质师,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ICDP)专家组成员,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孙金声(1965.1-)著名水基钻井液成膜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抗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王光宇,局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第三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冯志强,局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姚伯初,教授级高工,第八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黄永样,教授级高工,第九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梁金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201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