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国作家的影响早在20年代,在法国留学的李金发就受到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不但读了许多象征派诗人的作品,而且将波德莱尔、魏尔兰等称为“我的名誉老师”
1925年2月16日,《语丝》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象征主义诗篇《弃妇》
同年12月,出版了他的诗集《微雨》
在以后两三年中,他又接连出版了诗集《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
这些独树一帜的诗篇引起了毁誉不一的评价,但大家一致称他为“诗怪”
有些诗人如冯乃超、王独清、穆木天、胡也频等也开始进行象征派诗歌的创作
王独清出版了《威尼市》、《圣母像前》等诗集,穆木天和冯乃超分别出版了诗集《旅心》和《红纱灯》
这些年轻诗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诗派
3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1932年,由施蛰存、杜衡、戴望舒编的《现代》月刊和嗣后由戴望舒创办的《新诗》月刊更促进了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发展
当时在中国不少著名的诗人都程度不同地受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戴望舒的《夕阳下》、《十四行》等诗明显地受到象征派诗人的影响
徐志摩于20年代翻译了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死尸》
并认为这首诗是“《恶之花》诗集里最恶亦最奇艳的一朵不朽的花”
受波德莱尔影响,徐志摩的诗中也出现了丑恶的意象
在描写上帝重新造人的《又一次试验》一诗中,天使的形象也极其丑恶:“我老头再也不上当,/眼看圣洁的变肮脏,——/就这儿情形多可气,/哪个安琪儿身上不带蛆!”冯至深受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他曾在30年代翻译过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善于在诗中通过具体的形象揭示深邃的哲理
例如他通过《豹》这首著名的诗,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社会的矛盾的哲理化写照
冯至受里尔克的影响,也用小草、小路、树木之类的形象表现自己所领会的抽象的哲理
何其芳在1931年发表的象征主义诗篇《预言》就明显地受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的影响
他自己也说,当时“爱好法国某些象征主义的诗人甚至一些大诗人”,“对于法国象征主义派的作品入迷”
他除阅读了大量法国的象征主义作品之外,还研究了艾略特的《荒原》等诗篇,并受到影响
在1934—1935年问,他写了《病中》、《短歌两章》、《古城》、《夜景》、《失眠夜》、《风沙日》等待,与艾略特的诗风有近似之处
风格沉郁,是彷徨在荒地的人的绝望的叫喊
现代派在20—30年代对中国的小说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施蛰存在这段时期就写了不少意识流小说
20年代末发表的《梅雨之夕》就描写了潜意识和意识流
在这篇作品中,打破了正常的时间的界限,过去、现在、未来混淆在一起
情节模糊,人物扑朔迷离
路旁女店员的眼神仿佛就是妻子的忧郁的眼睛,雨中的姑娘很象初恋的少女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