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简介

心理语言学简介心理语言学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向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在50年代,心理语言学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描写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当时的心理语言学家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心理语言现象

他们认为言语行为和人的其他一切行为一样,也是对刺激的反应,是联想的形成、实现和改变,是借强化而获得的

这样,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言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这个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古德

他虽然不象斯金纳那样把意义排斥在语言现象之外,引用了中介过程来说明语言的意义,但他仍坚持认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解释言语行为

心理语言学受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产生和盛行之后,心理学界对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理论的抨击增多,认为行为主义不能解释言语活动中的许多现象

以米勒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把生成转换语法运用到心理语言的研究中,认为人们掌握的不是语言的个别成分,如音素、词和句子,而是一套规则系统,因此,言语活动不是对刺激的反应,而是由规则产生和控制的行为,它具有创造性

他们还认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不是人类各种语言的不同结构,而是存在于各种语言底层的普遍规则,研究这些普遍规则如何转化为某一种特殊的语言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问题包括言语的知觉和理解,言语的产生,语言的获得,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各种言语缺陷,言语和思维以及言语和情绪、个性的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习理论、思维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研究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它对工程心理、语言教学、言语缺陷的诊断和治疗、电子计算机的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的研究也都有应用价值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在美国开展得比较广泛

苏联、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都有心理学家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其特点是力图把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该国的心理学传统结合起来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也已经开展,主要是在儿童的语言获得方面

由于汉语和其他各种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