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内容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基本的两大类: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和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动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和静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1) 动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体语(以及舞蹈语言)、运动画面、人际距离等体语是一人的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体语一般包括手势、动态体态、面部表情、触摸、眼神等
体语在实际的传播活动中可发挥替代、辅助、表露、调节、适应等功能
运动画面主要是指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中使用的一种符号系统
在这个二元空间中,运动画面利用其光影、色彩、构图以及画面的组接和转换等元素来传递信息
人际距离的符号性是由美国人类学家E.霍尔提出的
他认为人际距离与人互动的结果,即人际关系,有很大联系
一般而言,关系越密切,距离就越近;距离越远,表明关系月松弛
他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距离,提出“空间也会说话”
他继而提出人际距离可以据此划分为四个区域:亲密区、熟人区、社交区、演讲区
不同的人际距离对传播情境和传播内容起到了制约和补充的作用,*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信息1.目光接触与注视:注视——强化人的判断或增强对方信心,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表情
2.面部表情:喜悦、幸福、悲伤、气愤、恐惧、恶心
3.外表:着装+外形
4.人际空间距离:取决于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5.动作、举止:说者;听者
6.身体接触:握手、拍肩、拥抱、贴面、亲吻
7.时间:反映RP,责任感,对别人的尊重
8.空间:表现主动者的动机和身份,参与者的心
9.嗓音:声调
*人际空间距离的信息:12步 人际互动过程中,静止体态不仅能沟通双方的思想和感情,而且它的不同样式还反映出双方社会地位和审美的区别(戈夫曼语) 象征符号代表某个抽象的意义,它往往是特定文化的结晶,如五角星,镰刀斧头等标志和徽记 实义符号表达某个确定的意义,特征为简洁、形象、直观、易记,如狼烟、烽火、路标、信号旗等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类语言和其他声音符号 (1)类语言类语言是人类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它是一种类似语言的符号,但是又不像语言一样有明确的字形和读音,也不像语言一样有固定的语法规律可循 类语言包括辅助语言和功能性发声 辅助语言是指辅助人类口头语言的声音要素,主要包括一掉、音量、音速和音质 当声音要素系统中的诸要素在口头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口头语言意义的变化 通俗的说,说话时的抑扬顿挫会使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 功能性发声是指人发出的哭、笑、哼、叹息、呻吟、口头语等声音 它们不具有固定意义,往往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简而言之,类语言是口语的附加或补充部分 (2)其他声音符号如鼓声、口哨、汽笛、乐声等 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下,某种单一的声音符号也可能担当传播信息的重任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