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追根溯源

四川大学追根溯源四川中西学堂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晚清洋务运动的改良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作方针,掀起了近、现代化的浪潮

在文化教育方面,则以办新式学堂,兴学育才为标志

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倡导学习“西文西艺”,“分课华文、西文、算学”,成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

6月18日,四川中西学堂正式开学

四川中西学堂初设英、法文科,以学习英、法语言文字为主

次年,四川洋务总局行文确认增设算学科(算学馆),这里的“算学”是数、理、化,也即理科的通称

四川中西学堂按照西方“分科立学”的教学制度,对学生按科类、分程度编班定级

四川中西学堂根据生员入学时的程度,分为“学长”、“学生”、“附学”三个层次

“学长”程度最高,为“资性颖悟,易于造就”的有举人以上的功名的人士

1900年,四川中西学堂有了第一届毕业学生

学堂规定,考得3/6学分者发给三等执照(文凭),考及4/6学分者发给二等执照,考得5/6学分者发给头等执照

二、三等执照由四川洋务总局转报四川总督署备案后发给

头等执照则还须呈报四川总督亲自核准

获得二、三等毕业执照的学生,原则上到川内或原籍省、区当中学堂教习,也可自费出洋留学

获得头等执照者,在经过严格考核后,公费派送出洋留学或授以功名

1901年,四川总督奎俊从四川中西学堂毕业生中选拔18人,从尊经书院选拔4人,由知府李立元带队到日本和西方“国家公学堂肄业”

“岁以三年为期,前者毕业,后者继往

”1906年四川留学生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1/10,掀起了四川近代出国留学的第一次高潮

锦江书院锦江书院是四川按察使刘德芳于1704年在文翁石室基础上奉旨创办,为四川大学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锦江书院在1733年,被御定为全国22所最著名的省级书院之一,时人曾誉以“石室云霞思古梦,锦江风雨读书灯”

尊经书院1874年5月,工部侍郎、四川兴文人薜焕,偕省内官绅15人,上书四川总督吴棠和四川学政张之洞新建书院,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以及川督和清廷的批准,定名为“尊经书院”,为四川大学另一主要历史源头

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记》表明,书院旨在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

张之洞为尊经书院制订了章程18条,对办学方针、师生关系、学生奖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原则的要求

张之洞还先后写了《书目答问》、《輶轩语》两书,不仅用于指导尊经书院诸生和全省教育界人士学习,而且成了清末新式书院和学堂的必读之物

尊经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影响四川近现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名人

例如,为变法图强,英勇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一的杨锐;离经叛道、托古改制的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力主新学的四川维新变法的核心人物宋育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舍身炸死良弼,被孙中山先生封为大将军的彭家珍;领袖群伦、叱咤风云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大人物吴玉章、张澜、罗伦、蒲殿俊;清代四川唯一的一个状元、曾任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和四川高等学校校长的骆成骧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