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抗战时期

北京交通大学抗战时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先后沦陷,由于时局紧张,一向以培养工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部分学生在专任教师王芳荃带领下搭乘海轮南下到上海,找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商洽,打算借该校校舍复校

未几,上海抗战全面爆发,南京国民政府西迁武汉,此时又有一部分学生沿京广铁路南下,齐聚汉口,组成校友会致电上海,敦请王芳荃前往主持复院开课事宜

国难当头,面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呼唤,王芳荃带着抵沪学生辗转奔波,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客轮,溯江西上抵达汉口

当王芳荃得知他在清华执教时的学生顾毓琇随同陈立夫任职教育部次长时,便亲自去找顾商议复校开学之事

师生见面,顾毓琇深为王芳荃坚守教职、共赴国难的精神所打动,后又得到本校1925年毕业校友张冲从中帮助,取到了复学开课的批文

自此,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在战火纷飞中得以复校

1938年1月,交通大学平校并入同在湖南省湘潭县的唐山工程学院,成为“唐山工学院铁道管理系”;同年5月,学校迁至湖南省湘乡县

由于日军进犯,1939年1月,学校被迫迁至贵州省平越县(今贵州省福泉市)

学校一路颠沛流离,图书所剩无几

在交大平院校友金士宣的倡议下,各地校友募捐,为学校购置图书千余册

(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中还能看到盖有“交大平院旅渝校友赠募”章和校友名章的书

2009年北京交大新校史馆竣工落成,福泉政府将遗存的平越交大校舍基石和珍贵史物送至北京交大,来纪念抗战期间国立交大内迁贵州福泉这段历史

)1941年7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令“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

但由于反对声较大名称未正式使用

1942年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含平、唐两院)

1944年,学校又迁至四川省璧山县丁家坳(今属重庆市),至日本侵华战争结束

1946年4月,原平、唐两院分离,原平院迁回北平,更名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历史照片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