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建国初期1949年10月1日,全校师生一千余人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外校师生队伍时,高喊“外国语学校的同志万岁!”1953年2月,外国语学校成立西班牙文组,与德法文组合为德西法文系
1953年夏天,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
第一届四年制新生主要从京、津、沪、宁等大城市招收高中毕业生,共招新生94人
学生实行助学金制
1954年8月,外国语学校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改称北京外国语学院
在教学方面学习苏联,进行实践、创新,逐步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
1957年6月起,遵照高教部决定,北外不再采取选送和推荐的方法录取新生,改为提前考试的办法
1956年9月,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北京外国语学院增设罗马尼亚语专业
1959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设有六个系八个专业和一个留苏预备部
(北京俄语学院历史沿革备注:1949年10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成立,附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由中央编译局的正副局长师哲、张锡俦兼任正副校长
实行局校领导一元化,学校党的关系隶属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当时由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任书记)
1951年2月,外国语学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1952年3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内成立留苏预备部
1955年6月,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改为北京俄语学院
195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语学院
1956年8月,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
1959年2月,北京俄语学院并入北京外国语学院
建校初期,俄专校址设在北京西城区南宽街13号,后迁至鲍家街21号原太平湖醇亲王府(即清光绪帝出生地)旧址,1955年,迁入西郊魏公村苏州街新校园
俄专建校初期有三个班,共70名学生
到1950年年初扩展为六个班
1951年,俄专加入二部与三部
建校之初,毛主席为俄文专修学校改定并题写校名
)1959年9月,成立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
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撤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1962年8月,亚非语系正式成立
德语系与东欧语系合并
1964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发展为中国语种最多的高等外语专业学院,设有六个系二十七个语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