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2000年以来,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地与人才专项等重大项目数百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85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文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43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央编译局等共建25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学校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以服务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契机,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以医工交叉为突破点,加速促进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医学前沿研究,构建具有交大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医学教育新体系,推动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医学学科突破发展,建成一流医学学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进入新时代,学校主动把握世界高等教育规律,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部分) 获奖项目年份视觉场景理解的模式表征与计算理论及方法2016基于晶体缺陷调控的铁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应皮肤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2015弛豫铁电体的微畴-宏畴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材料的高性能化内燃机低碳燃料的互补燃烧调控理论及方法机械早期故障瞬态信息的小波熵检测与自适应提取理论2013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2012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2011热喷涂涂层形成机制、结构与性能表征的应用理论研究2008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研究2007基于认知与非欧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离散与混合生产制造系统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2005传热与流动过程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研究2004复杂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合作)2003脉管制冷机理论和结构的重要发展1999电弧等离子体与电极表面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的基础理论及算法研究国家技术发明奖(部分) 获奖项目年份直流配电系统大容量断路器快速分断技术及应用2016高效节能的连续螺旋推流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2015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2014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3复杂工况三维全场动态变形检测技术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2012细胞膜色谱技术及其在中药筛选中的应用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合作)高强韧铸造耐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2010大型回转机械结构裂纹的动态定量诊断技术与应用2009高效低阻气体强化传热技术及其应用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和安全高效关键工艺及装备数字视频时-空自适应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2007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2006高温抗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复杂型腔工模具表面硬质薄膜材料制备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技术2005滴灌灌水器基于迷宫流道流动特性的抗堵设计及一体化开发方法柔性转子全息现场动平衡技术及其应用2003类环状流微膜蒸发板翅式冷凝蒸发技术2001三相交流铁磁分离器1997三相自动控温加热电缆1996耐高温、防腐、防垢、耐磨、导热系列特种涂料及其应用1995JN-1型火电厂节能诊断仪二维目标实时分析与跟踪系统(导弹弹头表面烧蚀图象分析与坦克目标实时跟踪)半导体光控变容器和半导体电压控制变容器1993电缆故障测距仪(合作)地下输油管堵点探测方法及仪器声带多维振动与噪音源特性测量技术及设备1992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1991多抗甲酸的研究心内血液吸引回收微栓过滤多用器径、混流式“全可控涡”三元叶轮设计方法及其流型S波段雷达自适应变极化抗干扰系统(合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