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校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校史沿革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1952年初,学校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仍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

4月15日,学校第一期学生518人举行了毕业典礼

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改由四川省领导

1955年,学校由新玉沙街迁至武侯祠附近的新校园,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1960年,学校发展成为本科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并举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共设本科专业14个

在校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320多人

1962年,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校办学规模大幅压缩,在校生由3000余人降至1500余人

1966年,学校停止招生,教学活动停顿

1968年,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

1973年,学校恢复办学,各系(科)恢复了教研组建制和活动,迎来了恢复办学后的第一批学生,其中,四川学生148人,西藏学生160人

1974年,全面恢复了系(科)专业设置,同年秋季,招收第一批少数民族“工农兵学员”共200名,分别学习汉语文、藏语文、数学、理化、畜牧兽医五个专业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学校改由国家民委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国家民委为主,国务院把学校列为“六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院校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古典文学、宗教学、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兽医学首批4个硕士点于次年开始招生,共招研究生9人

 1994年,国家民委批准建立成人教育学院,1996年,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列为可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学位授予单位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民委签署了共建西南民族学院6所国家民委所属院校的共建协议

 西南民族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9月,在校生首次实现“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

2008年6月,新校区北区行政大楼投入使用,学校主体正式转移到新校区

2009年10月,学校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9月,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总部竣工

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2016年10月8日,四川省政府与西南民族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2017年10月,学校加入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

 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同年,获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2020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2年11月26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揭牌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