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办学源头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由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山阴劝学所总董杜海生等发起,在绍兴府城南街原会稽县立高等小学堂址(今延安路),创办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杜海生任监督(校长)
学堂由山阴、会稽两县共管,经费由官府拨给,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目的,并在当年春季开始招生
以后,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把农历二月初十(当时公历为3月1日)定为学校创立纪念日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绍兴光复,绍兴督军王金发任命鲁迅为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民国元年(1912年)1月,撤府建县,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改名为绍兴初级师范学校
同年2月,鲁迅发表《周豫才告白》辞校长,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履新
民国二年(1913年)6月,绍兴初级师范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俗称“绍兴五师”,因原址校舍不敷使用,迁往龙山书院旧址办学,因位于龙山脚下,故又称“龙山师范”
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省立五师奉命与省立五中(今绍兴一中)合并,成立新五中
龙山师范原址为新五中师范部
旧制师范学生最后一届(第十二届)于1927年毕业
改制以后新办三年制师范讲习科,至1931年第六届学生毕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为急需造就小学教育师资,新五中办四年制简师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3日,日本飞机轰炸绍兴,龙山师范旧址和旁边的府署衙门毁于战火
学舍被毁以后,简师部先在南门外安顿,暑假后,迁至漓渚宝寿寺分部办学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7日,绍兴沦陷,学校向嵊县(今嵊州)崇仁镇撤退,并在廿八都一带办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嵊邑沦陷,学校再向浙南撤退,中学部分入第二、第三临中,简师科第二届学生毕业,未毕业的简师生则多入省立金师
同年10月,又有118人向浙南前进,除简师生入省立温师外,其他学生入第三临中
此后,已改名的省立绍兴中学停办,简师部亦停办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停办一年后的省立绍兴中学在台州天台重新开学,但不再设立简师部
此时,迁往稽东乡裘村的绍兴县政府,为发展绍兴本地教育,对敌开展文化斗争,筹备复办师范
根据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实施方案,定名为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2月4日,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在裘村附近的南山村建校,并开始招生,同年4月30日举行成立典礼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绍兴简易师范学校迁回绍兴市区,此时,原五师旧舍已倾废,绍兴简师在原承天中学(今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办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绍兴简师又移至南街南涧桥29号办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绍兴简易师范学校升格为绍兴县立师范学校
时任国文教员的董秋芳,因德高资深,从1948年2月1日起出任校长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同月,由绍兴军管会接管绍兴县立师范学校;同年9月,浙江省文教厅决定学校停办
1951年8月,浙江省文教厅决定在绍兴新办绍兴初级师范学校,校址在市区南街柳桥下7号(今延安东路)
1956年9月,绍兴中等师范学校建立,校址在今延安路西端南北两侧,北侧则包含原山会师范校址
1957年上半年,绍兴初级师范学校停办,办学资源多并入绍兴中等师范学校
1960年1月,绍兴中等师范学校校址因被选定建造政府办公大楼,西迁至柯桥阮社办学
1965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要求绍兴师范半耕半读试点,该校又被动东迁至山区攒宫宋六陵办学
1970年春,绍兴中师改名为绍兴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4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将绍兴地区师范学校改制为大专,以浙师院绍兴分校名义招收首批大专生
1980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绍兴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10月,该校由攒宫迁回和畅堂办学
1984年12月,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建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