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在2022年中国大学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名中位于第54名,总评分55.199分,在江苏本科院校中排第6名,在农林类院校中排第3名(数据仅供参考)。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现任党委书记左惟教授,校长周光宏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学本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学校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迁回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学校设有农学院、工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含渔业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农村发展学院、金融学院、草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20个学院(部)。设有60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2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3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各类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8000余人。教职员工28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6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及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千人计划”专家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人,入选国家其它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100余人次。
学校的人才培养涵盖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干部培训等各层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大学之一,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
学校拥有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和兽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蔬菜学、农业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及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8个学科进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三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学校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综合性实验室、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等58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经费达25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学校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主动服务社会、服务“三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单位。
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开展了中美本科“1+2+1”、中澳本科“2+2双学位”、中法和中英“硕士双学位”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有“中美食品安全与质量联合研究中心”、“中荷地籍发展和规划中心”、猪链球菌病诊断国际参考实验室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2007年成为教育部“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教育援外基地”。2012年获批建设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
学校校区总面积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9亿元。图书资料收藏量超过206万册(部),拥有外文期刊1万余种和中文电子图书100余万种。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优美。
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学术、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先后培养造就了包括49位院士在内的20余万名优秀人才。
展望未来,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拓荒者,南京农业大学将以人才强校为根本、学科建设为主线、教育质量为生命、科技创新为动力、服务社会为己任、文化传承为使命,朝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迈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