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在2022年中国大学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名中位于第276名,总评分32.749分,在山东本科院校中排第17名,在理工类院校中排第110名(数据仅供参考)。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等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文脉绵延、山水秀美的泉城济南。
1.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
学校始建于1956年,历经济南城市建设学校、山东建筑学院、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时期。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学校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
学校办学基础好,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学校总占地138.7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7.7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3.5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6.29万册,电子图书59.32万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8.4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906万元;教学用计算机3794台,多媒体和语音室座位15592个;拥有便捷、安全、高效的校园网络。
3.师资队伍与数量结构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师资队伍稳定,结构合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发展趋势良好。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1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30%,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67.07%。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256人,全国优秀教师12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2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广大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4.办学层次与发展规模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热能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15个学院(部)和成人教育学院。拥有44个本科专业,涉及6个学科门类的22个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目前,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1074人。
5.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基本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彰显学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目前,学校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2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门,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2004年以来,学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20项,获得专利授权492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连续三年名列山东省高校前茅。办学53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本专科毕业生,山东省各市建设系统管理及业务骨干约有50%是我校毕业生。广大建大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出色的表现为学校创出了品牌,赢得了很高的社会赞誉。
6.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确立了强化优势学科、支持基础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培育新兴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整体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学校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学科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并被确定为“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实验室为“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学校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在结构工程、能源综合利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智能化建筑等诸多研究领域均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2004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6项,有108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发表论文5925篇,其中638篇被SCI、EI、ISTP收录,先后出版专著、教材632部,2008年科研经费达到5236万元。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师水平、推进创新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22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科研协作关系。积极开展学者互访,40余名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回校工作,有1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并邀请外籍专家来校开展短期讲学和学术活动,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加强国际科研协作与交流,成功实施与维多利亚大学、奥克兰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本科生赴国外大学修读学分的学生交换项目,开辟了国际校际合作的新途径。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经世致用、造福桑梓”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同心同德、干事创业,干事创业,强化内涵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