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改革发展上海第二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改革发展上海第二医学院1952年9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根据中央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将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及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

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划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

10月24日,举行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

宫乃泉兼任院长,胡文耀、王乐三、倪葆春、杨士达任副院长

1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同意成立中共上海第二医学院委员会,宫乃泉为党委第一书记,王乐三为第二书记

1953年,广慈护校与仁济护校合并建成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

1954年,宏仁医院划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5年,成立基础医学部、医疗系和口腔系

医学院首次招收研究生

1956年,第九人民医院(原名伯特利医院)划归二医附属医院

宏仁医院改组为胸科医院,划归市卫生局

1957年,二医护校下放,由广慈医院领导,更名为广慈医院护士学校

1958年,国家实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第二医学院成为上海市的地方院校

关子展任党委书记

同年,新华医院建立,规划为附属医院,作为儿科系教育基地

上海第四护士学校划归新华医院领导,改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护士学校”

上海市伤科研究所、校夜大学、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相继成立

卫生部批准儿科专业学制由五年改为六年

第九人民医院(原名伯特利医院)归还上海市卫生局领导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决定由上海第二医学院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

 1959年,学校决定将医疗系分为一、二两个部,一部设在广慈医院,二部设在仁济医院

1961年3月正式实施

1962年,上海医学专科学校停办,并入上海第二医学院

6月,新华医院小儿科被命名为新华儿童医院

1964年,第九人民医院重新划归二医为附属医院,作为口腔系教学基地

1965年,学校受市卫生局委托在嘉定县开办上海半农半读医学专科学校(至1972年撤销)

1969年,二医在皖南绩溪县、宁国县筹建后方医院

1971年建成,后方瑞金医院、后方古田医院

1984年,两院合并,改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后方医院

1986年,后方医院无偿移交当地政府使用

1970年,开始举办医科二年制试点班,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

六年共有毕业生2801人

1972年,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学校正式招收医科三年制工农兵学员

1975年,经市文教组同意,学校开设法语培训班,从应届中学生中招收50名学员(1978年10月作为大专生毕业)

12月,学校恢复研究生教育,招收试点班研究生22名,学制两年

1976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第一批9名本科留学生入学

1977年,全国恢复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校招收本科生570名

1978年,市委任命兰锡纯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

市计委批准建设宝钢医院计划,并明确宝钢医院为上海第二医学院教学医院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成立,所长高镜朗、郭迪

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1979年,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分别成立

市教卫办批复,同意撤销上海第二医学院卫校,校舍移交嘉定县,原该校药剂专业并入新华卫生学校

1980年,国家教育部确定上海第二医学院为全国重点高校

卫生部同意二医恢复“医学法语”专业,学制六年

二医夜大学恢复招生,开设五年制临床专业

上海市免疫研究所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免疫遗传学研究合作中心

1981年,新华卫生学校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新华卫生学校”,并经教育部审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二医大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医学系三部

同年,教育部批准,二医医学、儿科、口腔三个专业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二医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6个博士点、21个硕士点

1982年,二医大党委决定,在宝钢医院成立医学系四部

该院与上海科技大学合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同年,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成立

 1983年,该院编写的《医德学概论》经卫生部推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国内第一本医学职业道德专著

1984年,二医成立检验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

9月,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联合建立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本年度,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高级医师进修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5年,市政府批准上海第二医学院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市教卫党委决定二医正式实行院长负责制

院长对二医的行政实行统一领导,对医、教、研各项工作全面负责

党委对行政实行保证监督

3月卫生部批准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5月,国家教委批准二医增设高级护理专业,学制五年

市高教局批准成立高级护理系

5月,学校建立社会科学系

本年度,二医大医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分别成立

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卫生管理专业

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意二医大成立上海市生殖医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学校设置成人教育处,撤销原教务处下属业余教育科建制

本年度,学校首次招收医学临床博士生

1987年,卫生部同意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建立“全国医学法语培训中心”

同年,上海血液研究所、二医大口腔医学院分别成立

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为试办七年制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

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

学校决定成立社会科学部和卫生管理系,撤销原社会科学系

二医大与复旦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培养临床医学七年制及五年制英文班学生

市高教局批准二医大设置医学营养专业,学制五年

同年,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分别成立

免疫研究所更名为“上海市免疫遗传学与免疫病理学合作中心”

1989年,经市高教局批准,成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市教卫办批复,同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卫校、瑞金医院护校及九院护校合并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1988年6月至1989年6月先后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纺织局第一、二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市医学检验中心,市儿童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11所医院举行教学医院挂牌仪式

1991年,上海市编制委员会同意建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中法合作建设的卫生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法语培训中心在学校揭牌

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二医大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同年,上海市激光医学研究所成立

1992年,二医大开始招收外国博士研究生

1993年,中国国内第一家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二医大生物力学研究室、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

上海市高教局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二医大挂牌

同年,上海市高级护理中心在瑞金医院揭牌

1994年,二医大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二医大为自行审定博士导师的试点单位

1996年,二医大成人教育学院成立

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本校申请进入“211工程”进行了部分预审,同意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

1997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同意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列为新华医院分支机构

1998年,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

嘉定卫校建制归并上海二医大卫校

1999年,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小儿血液肿瘤研究中心及二医大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中心”相继成立

瑞金医院与卢湾区中心医院、上海市政医院合作合并正式启动

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宣告成立举行揭牌仪式

这是上海市成立的第一家全科医学培训中心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组建医学内植物工程联合研究所

2001年,上海市精神卫生院中心与二医大实行强强联合,共建精神卫生临床医学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

二医护理专业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

2002年,中法生命科学和基因研究中心、二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二医大网络教育学院成立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二医大联合成立的“健康科学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2003年,二医大护理学院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创外科中心成立

2004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精品课程,二医大王一飞教授领衔的“组织胚胎学”名列其中

二医大研究生院、二医大“国药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成立

中法共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二医大与蒙纳士大学合作协议签字暨中国内地与澳门卫生管理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分别揭牌成立

二医大与芬兰北中部综合大学联合创立的“中芬医学教育中心”在芬兰科科拉市揭牌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