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4年底,齐鲁医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高英茂)、医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于修平)国家级精品课程:诊断学、人体寄生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统解剖学(双语)、局部解剖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免疫学、护理学基础(双语)、断层解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大学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专业实验室培养模式1.高水医师的培养建立“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前5年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后3年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通过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合格者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并具备成为一个卓越医师的执业能力

2.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1)“4+4”模式

指学生在前四年进行通识教育,可选修理工科任何专业,同时选修适当学分的医学预科课程

第4年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原专业毕业并授予本科学位,合格者继续深造

后4年进行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毕业考核注重科研能力,着力培养基础广博、发展潜能好、思维宽广、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医学科学家

毕业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授予科学型博士学位(Ph.D)

(2)“2+6”模式

指学生在前2年进行通识教育,第3年到第5年完成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课程学习,第6年到第7年进行临床实践,第8年进行科研训练

第5年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进入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并继续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合格者继续深造,毕业考核注重临床技能,着力培养具有睿智思维、良好医学职业素养及成熟人格的临床医学家

毕业后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

(3)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拟在八年制 (“2+6”模式) 医学教育的基础上推出“8+3”11年制精英教育,即学生在经过八年制医学教育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基础上,再进行3年的科研训练,毕业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授予科学型博士学位(即MD + Ph.D)

3.“ROSE”医学教学模式在高层次医学科学家的培养过程中,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和客观教学评价体系为核心、有山东大学特色的“ROSE”医学教学模式 (R:Research Training, 科研训练;O: Oversea Experience, 国际化视野与交流;S: System-Based Learning, 器官系统医学教育; E:Evaluation,考核与评价体系)

(1)实施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制

为每位进入长学制的学生配备一名基础医学和一名临床医学导师,要求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临床

导师必须具备博导资格,定期和学生分享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心得体会与科学精神,以及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2010年医学院成为第三所与美中国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UNMC)合作开展Joint MD-PhD 项目的中国国内医学院校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1)引入行医学(Doctoring)实践教学模式,建立模拟学生对“病人”问诊、学生病历记录、老师点评和治疗方案的多层次教学模式

(2)实行“见习医生制”临床教学

坚持“以床边为中心的教学”替代“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以参与病人全程治疗的教学”替代“病人床边观察者的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替代“以知识记忆和积累为中心的教学”

(3)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办法,加强学生培养的过程考核管理,建立退出机制

在过程考核中,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学生将被淘汰退入五年制学习,保证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