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官网信息显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不可以自主招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法、管、文、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已有88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学校。学校共有2个校区和1个实习农场,总占地面积111.47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78万平方米,白云校区占地60.34万平方米,钟村实习农场占地33.3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90.3万册,电子图书320余万册,全文电子期刊1.5万种,各类全文和文摘题录数据库20个。
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301项,其中国家级72项,省部级426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 项,获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17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700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64篇。
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董事长。1997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担任。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名流为学校捐款兴建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
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
办学性质、办学层次
广东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第二批本科;学校国际代码11347,广东省录取批次为第二批本科A类。
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8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13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经、法、管、文、艺八大学科门类;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全日制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学校设有农学院、管理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体育部以及华南地区最大的全国十佳雅思(IELTS)考点;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研究生近18000人。
我校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学科实践技能竞赛活动,共获奖164项,2782人次获奖。我校计算科学学院学生参加201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际一等获一项、成功参赛奖一项的优异成绩,获奖档次和比例在同类高校中居前列;我校计算科学学院、自动化学院学生参加2014年“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赛区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优秀奖两项的优异成绩;“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我校获工业设计一等奖两项的好成绩;“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PMC大赛)”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管理学院学生获得特等奖(大赛唯独一个特等奖)及三等奖一项的优秀成绩;“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获得一等奖一项的好成绩;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我校学生获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等的好成绩;我校学生参加“挑战杯 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的好成绩。
师资队伍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663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41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595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13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校级培养对象126人,博、硕士生导师179人。学校聘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40多人。
2015年招生范围及人数
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区招生,广东省内招生5076人,外省招生180人,其中山西5人,内蒙古6人,安徽8人,福建20人,江西9人,河南33人,湖北18人,湖南33人,广西13人,贵州8人,甘肃3人,云南6人,新疆2人,河北6人,山东2人,海南8人。
就业前景
我校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通识必修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发展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职场精英大赛、“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等;以产-学-研-政相结合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以其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团队精神好而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较高,平均总体就业率高达98%,不少专业的就业率达100%,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