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不是部属大学。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是新机制独立学院。学院于2001年5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开始招生。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2003年8号文件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6号令)要求办学。学院通过教育部专项检查,于2004年1月教育部“教发函(2004)9号”予以确认。
人文科技学院校区紧靠贵州民族学院本部北面,坐落在秀美的花溪河畔;秉承校本部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充分享受校本部的优势资源。学院所招学生属于国家统一招生计划,所开设的专业都是贵州民族学院的优势专业与热门专业,现有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英语,美术学,美术学(书法方向)、艺术设计,音乐学,音乐学(芦笙表演方向),体育教育等18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现设有法律系、中文系、外语系,计算机科学系,管理科学系、体育系等八个教学部门。人文科技学院2004年开始面向省外招收学生,现有贵州、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江苏,福建,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十二个省区的学生。到2009年9月,各族在校学生4200人。
学院现有专职管理人员65人,另聘用组织员6人;按教育部1:200的要求配齐辅导员,学院实现专职班主任管理。在省内聘请各相关专业资深专家作为兼职教授13人,固定教师256人,副教授以上131人,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教师中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35%以上。
近年来,人文科技学院校园文化生动活泼,学生在校内外各种文体活动比赛及学习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毕业生在考研、就业方面走势较好。学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其办学理念也在不断完善。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以发展作为主题,以专业结构调整、学科建设为主线,把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行体制创新作为动力,夯实基础,挖掘潜力,强化专业,注重实践,提高素质;坚持本科教育,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务求实用;坚持科学管理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辩证关系;坚持立足实际,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其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指导,四个坚持”。这四个坚持是:
坚持改革发展,注重创新;
坚持本科为主,讲究实用;
坚持教育规律,力求规范;
坚持扬长避短,形成特色。
人文科技学院是新机制独立学院,必须以改革创新破解学院发展中的难题,借鉴二本在机制、模式、教学和管理上的经验,创新培养模式,探寻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把握定位,实现跨越。端正思想,质量为先。
院训:修身、自信、乐学、笃行。
办学思路:必须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
以学生为根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对学生采取尊重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注重学生的人格完善,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
以质量为中心:学生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质量来自教学质量。一切围着教学转,教学围着质量转。力求较为规范管理,力求相对一流师资;力求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力求管理与教学的统一。通过管理,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真正转化为“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特色求发展: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习动力,形成教育合力,是学院的办学特色。在内容上,以尊重性教育作为主线,以培养良好的品质为重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力求人文关怀和纪律约束的统一,力求把教育办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坎上,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放心。在形式上,采取多样性以实现广泛的针对性。在校地共建、家长配合式教育、携手计划、设学习进步奖、注重学生党建工作的带动性、支持学生健康有益活动等等形式的基础上,争取家长参与、学生参与、社会参与,在形成教育合力上有新的突破。
人才定位:人文科技学院培养的本科学生,应该既有相应的专业基本理论水平,同时又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坚持为本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主,面向普通企事业单位,本省民族地区相关单位和部门。
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四个学会”。全面发展,就是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个学会”,就是逐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有专长”。
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到2010年底,努力把人文科技学院建成具有4500人左右在校生规模、学科专业结构相对合理、办学特色和优势开始彰显、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校园建设优美、省内一流、西南知名的独立学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