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长春大学官网信息显示:长春大学不是部属大学。
长春大学是吉林省省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北国春城长春市,现有三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12.9万平方米。本部校区位于人民大街与卫星路交汇处,占地31.8万平方米;西校区地处卫星路西端,占地9.96万平方米;东校区位于山水相映的莲花山旅游风景区,距市区30公里,占地71.13万平方米。
长春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这里曾是1938年伪满洲国最高学府长春建国大学的校址,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在此设立长春大学农学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这里创办了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1954年国家院系调整时,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隶属中央重工业部。1958年学校下放吉林省,改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1960年将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划归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组建吉林矿冶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1983年改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1987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长春大学。李鹏同志为学校题词:“立足地方,面向未来”。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6年学校取得了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经历了办学层次的升降,专业科类的调整,隶属关系的改变,学校名称的变更。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在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同时,不断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形成了“同德、同心、同济,奋斗进取,务实求强”的校风;“严谨、严肃、严格、言传身教,育人精良”的教风;“勤学、勤思、勤做,立志成才,健康向上”的学风。确立了立足吉林,服务吉林,面向全国,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谋生存、求发展的办学原则。明确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综合性教学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以“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内涵,体现青年学生时代风貌的“团风”精神,受到团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与肯定,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的有效法宝。二是首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创建了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
学校下设19个教学院部,4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2565人。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968万元;图书馆是吉林省先进图书馆,藏书138.4万册;校舍建筑面积37.8 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1万平方米;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总面积5.35万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共投资3.2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新建、改建工程,整体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建成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东北地区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6.9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成为长春市南大门的一道亮丽风景。学校有五个展馆:特殊教育展览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成果展馆、萨满文化博物馆、生物标本展馆、姚俊卿书法艺术展馆。
学校牢固树立教师资源是高校第一人力资源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现有专任教师613人,其中教授91人,副教授206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8.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35人,占71%。获得国家和省、市级以上各种大称号的教师61人次,其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省高级专家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6人。
教学成果显著。在国家和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奖15项。学校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在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共有7项成果获奖。在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奖评选中,有42项成果获奖。在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我校教师的油画作品获得一项银奖,一项铜奖。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28门。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高等教育视障资源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萨满文化吉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特殊教育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校级研究所,11个校级重点学科。
近十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55项,省市级项目6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15项,科研经费总额51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各类奖项18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67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45部。
农产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其中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从高温豆粕中提取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高纯度异黄酮”等9种技术和产品,被国家评为 “优秀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企事业委托及成果转化项目共70余项,如“高低温豆粕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的方法”等3项专利转让给吉林省松原市泓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连续10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在开放式办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我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的允许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先后接收了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的留学生和短期研修生来校学习。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5个国家的4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项目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联合创办了长春大学莱佛士学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150余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任教,并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管理干部出国访问和留学深造。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原则,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健康向上、务实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86个,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多层面的兴趣爱好。学校已连续举办14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文化列车大型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等,为青年学生展示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学生在国家和省市校园文化活动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2005年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学校连续11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近几年,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全国银奖2项,铜奖6项,并多次被评为挑战杯竞赛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党委被长春市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校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在历年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学团工作、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军民共建、统战工作、工会工作、妇女工作、关工委工作等连年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作为“团风”的故乡,学生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团风”事迹宣讲团成员曾受到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团风”志愿者协会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07年,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我校《依托“团风”精神有效载体,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荣获二等奖。
改革中崛起的长春大学,以崭新的形象、迅猛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广泛认同,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目前,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塑造品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高水平的省属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