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艰苦环境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艰苦环境1951年11月下旬,在松柏庵的后院里,出现了十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天天在那里练功,他们算是艺培戏校的第一批学员

可在当时这里既不像学校,又不像科班,只能称它为“梨园子弟学艺班”

为了给学生“抄功”,聘请了王仲元、刘佩永、张喜鸿,沈玉斌只能付给他们微薄的车马费

后又请来了尚小云在正乐科班的师兄弟李三星,他是名净李顺德之子

为早晚能帮助照料,就住在庙内

校址地方不够用,沈玉斌见那么多的殿堂常年供奉尊神,反复考虑,萌生了请诸神退位的念头,但此举非同小可

他先得到了王瑶卿、萧长华的支持,又经梨园公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恭请大殿内的佛像起驾,在殿西小跨院“深葬”

届时摆香案焚香烧纸,沈玉斌当众虔诚祷告念念有词,仪毕后大家小心翼翼地把诸神一尊尊直立安放坑内,然后填平整好,此举总算圆满成功

20多间大小佛殿,经过更换门窗和修葺粉刷,变成课堂

供桌和匾额改制成桌椅

办公设备是向梨园公会借来的,创业时的教学用具,一些是三义永捐赠的,一些是部分教师贡献的

在各方的支持下,学校总算有了初步模样

后经多方磋商,组成了由王瑶卿、萧长华、郝寿臣、沈玉斌、贯大元、谭富英、李少春、叶盛章、梁小鸾、史若虚、王颉竹等人组成的招生委员会

1951年12月4日于新民报刊登“艺培戏曲学校招生简章”

不几日,即有500多名学生前来报名

经过初试和复试,到次年的1月3日注册报到,前后仅用一月时光,即完成了一切招生工作

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白尽义务,不取任何报酬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