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革命斗争史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革命斗争史疾风知劲草,乱世出英雄
在1907年建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40余年间,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飘摇,而这里的广大师生,更因此而展现了爱国报国、正义坚强的信念与品行
在反学阀斗争、抗日救亡运动、地下党活动和迎接解放的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热血师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史诗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大地一直是虎视眈眈
“九一八”事变后,中法国立工学院“学生自治会”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联合沪上各大学发起“上海各大学联合会”,并当选为执委,努力促成沪上学生军的组成
同时,中法工学院学生会还参加了赴京请愿、劝募、宣传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整个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平、津、沪等大城市的学生救亡运动掀起了整个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也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各班纷纷办起墙报向同学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合力组织校“学生抗日救国会”来领导学生运动,并同上海大学生联合会和上海各界救国会取得联系,参加了大学联,并邀请救国会的负责人章乃器、王造时等知名人士到校讲演
由于学校当局大肆干涉学生的救亡运动,在上海大学联的支持下,“学生抗日救国会”领导同学于1936年6月宣布罢课进行反抗,并提出“全校同学放假不离校”以坚持斗争,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抗日,聚起民众抗日伟力

抗日战争初期,中法国立工学院就曾设立由五名党员组成的共产党地下支部
中法工学院和国立高机的党组织虽几经风雨,但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五·二〇”事件后援会、劝募寒衣赈灾、声援“九龙事件”、迎接上海解放等事件中,始终是广大青年学子革命信念的火种、红色的领航员
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期,在鬼蜮横行、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国立高机”涌现出了四位为坚持解放和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赵寿先(教师)、郑显芝(教师)、蒋传宗(学生)、孙龙昌(学生),平均年龄仅23岁

他们有的为保护同志,宁死不屈,在关押处写下“我没有了泪,只有满腔怒火”的悲愤诗句;有的为保守机密,在狱中饱受敌人的种种毒刑,最后英勇牺牲;有的被敌人的战机炸得血肉模糊,用不到20岁的生命舍生取义
对他们来说,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不惜用鲜血来护卫的
坚持真理,就是他们无所畏惧的动力
与此同时,校内还涌现了一大批热血志士,为争取学生利益,传播进步思想,坚持革命正义,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洋溢着浓浓的革命激情
解放后,很多学生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可以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便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百年风雨弦歌地,梦呈复兴草木香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