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大学社会评价以下是与中国相关的内容

利物浦大学社会评价以下是与中国相关的内容

利物浦有全欧洲最古老的中国城,它标志着利物浦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

利物浦大学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接纳中国学子,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1944年,利物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出版了英国第一本中文刊物《中华周报》

著名的化学教育家俞同奎、人文地理学家吴传均、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等都曾经在利物浦大学学习,回国之后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侯仁之先生,1949年在利物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如今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他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1938年的一天早上,他的老师洪煨莲教授的一番话

侯仁之(中科院院士):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

我说什么意思?我坐下了

他说,你的兴趣已经转向地理了,这儿没有地理系,也没有地理教授了

他是负责向哈佛大学推荐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好几位,齐思和、翁独健、周一良,都是他推荐去的,他负责送学生到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是名校,世界有名,但是没有地理系

英国有个利物浦大学,学校虽然不像哈佛大学那样有名,但是她有地理学大师,我们希望送去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洪煨莲,洪业教授,他发现了我的兴趣

为了培养我的前途,他说,明年,1939年秋天,你可以到那儿去留学

然而,随后爆发的欧战搁浅了侯仁之的求学计划

直到1946年他才踏上去利物浦的求学之路,师从当代历史地理学大师德贝教授,于1949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

鉴于侯仁之毕业后取得的卓越成就,1984年利物浦大学又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

侯仁之:就在(1946年)预备去的时候才知道,罗士培在校创办了地理学院整整四十年,离休了

刚刚到了几个月,忽然得到消息,罗士培故去了,我难受极了,立刻写了篇东西,悼念罗士培

罗士培是当时西方地理学界很有影响的一位学者,他与中国的交往在利物浦大学众多学者中最具代表性

艾德里恩·阿伦教授:他去过很多次中国,(在中国)实地采访、做讲座、广播、参加研讨会

罗士培还亲自撰文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帮助中国同行开展战后重建工作

1949年,他在中国病逝,当时他是英中文化委员会驻中国的主要代表,他撰写的《各民族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一文还被译成中文

所以有人说,罗士培教授毕生所从事的事业,一个是地理学,另一个就是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

这种文化交流已经被写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册,时时向后人展示

今天,前来求学的中国青年依然络绎不绝,续写着利物浦大学与中国交流的历史

瞿新华,2000年9月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利物浦大学,研究中国改革时期的经济问题

瞿新华:本科的四年教育给我的感觉,我是在不断地学东西,应该说是,用一句英文来说,是“You know what”,但是在这里十个月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知道了怎么去学

因为包括我这个研究课题在内,所有的研究课题的设计,你的进程,什么时候完成哪一部分,都由你自己来设计,导师,包括导师委员会只不过给你一个指导,给你最终有一个考核,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由你自己来完成,这就给我一种项目管理的概念在里面

事实上,在利物浦大学,每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引以为荣的理由

大学以城市为荣,而对于利物浦人来说,城市也以拥有大学为骄傲,城市和大学彼此依赖,不可或缺

从当年的大学学院发展到今天的独立大学,利物浦大学已经扮演起更加独特的历史角色,它不仅改变着利物浦人的生活,而且也为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世界著名大学》栏目组供稿)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