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历史回眸在150多年前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历史回眸在150多年前,瑞士还是欧洲的一个贫穷小国,既无技术,又无资源

山高地寒,民不聊生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短短的100多年间,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巨人

当然,其绝对能力还不如我国,但是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等,均列世界第一,是一个发达国家的人如美国、德国人都希望移民去的地方

之所以如此,其发达的教育,在其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位于苏黎世的联邦理工学院

因此,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办学经验,传给国内的朋友尤其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是我的最大心愿

1855年10月15日,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下简称“苏工”)正式诞生的日子

面世之初,实乃“其貌不扬”

官方赐予的正式名称是联邦综合技校或联邦多种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技校”)

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创办了8年之后,就使人们惊异地认识到,她的面世,不仅仅是一所一般意义的技术学校的诞生,而是开创了欧洲大城市中培养工程师的先例

她为苏黎世的工业和技术科学创造了一所新摇篮

为了对其有一清晰的了解,简述一下创办之初的历史,比详细地描述人家在如何办学更有意义

早在18世纪,为了满足对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当时的欧洲大陆,已创办了一系列的特殊学校

例如,为了改善法国中部的道路,培养更多的土建工程师,于1747年在巴黎创办了“桥梁与公路学校”(Ecole des ponts et chaussees);同样,在德国(当时还未统一)的萨克森创办了弗莱堡矿山学院(1765),在斯洛伐克西南部创办了塞母利兹(Schemnitz)矿山学院(1770)等

处于大革命时代的法国,1794年在巴黎建立了“公共事业中心学校”(Ecole centrale des Travaux publics)

一年后,该校转变成一所“综合技术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

这类学校的产生,使人们对技术工程科学方面的理解,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当时,有人提议,工程技术的各个分类都要建立在共同的科学基础之上

法国技术界的精英要在此学习两年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毕业之后才能进入特种学校如海军学院或军事学院学习

整体而言,当时巴黎综合技校离现今的概念还相距甚远

那时,教育要为国家服务,学生要穿军装,住军营,星期天还要操练

由于地缘文化的关系,法兰西文化和德意志文化对瑞士的文化影响都非常之大

当时,瑞士艺术与科学部长思塔扑夫(P.A.Stapfer)提出了一项建设性的建议,即建立一种综合技术学校,将大学的长处与传统的德意志高校的优点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学校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大胆的设想在当时的法皇统治下,只能付诸东流

然而,当时在国外,当时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综合技校

它们的诞生,对苏黎世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思塔扑夫同时代的布拉格大学数学教授F·A·格斯特勒(Franz Anton Gerstner)也提出了一项计划,在哈伯斯堡王朝建立一所综合性技术学院

为了争取到实行的机会,就将现代科学掺和上当时的“革命精神”,在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中,竞争不断增长

技校必须通过其传播科学知识而支持当地的矿冶公司

1806年,在布拉格设立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所综合技校

嗣后,类似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设立

大多数学校主要培养工匠和矿冶工人

也为国有、私有企业培养人才

这些学校多分布在德语地区,如维也纳(1815)、卡尔斯鲁尔(Karlsrule,1825),慕尼黑(1827)、德累斯顿(1828)、斯图加特(1829)

但是这些学校都缺乏必要的基础,因而迫使自己转变成为预科

在教学水平上,与1833年在苏黎世创立的工业学校差不多(后来改变为高级中学)

当然,这些学校中,也有经过改革而使教学水平直线上升的

如卡尔斯鲁尔于1832年进行了改革,即首先将学校作为一所完全中学来设计

学生必须上完两年预科后,再学习各种专业课程

苏黎世综合技校在创办伊始,就放弃了设立预科的设想

专心致志地朝着高等学府方向发展

其好处是,在工程技术教育方面,一开始就建立在广泛的基础之上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