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投稿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I,II,III)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by...”、“Editedby...”或“Contributedby...”字样开头的文字
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
其中“Communicatedby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
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部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
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
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部,最终接收与否由部决定
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有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
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
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
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
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
然后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
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
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
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
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by)
此类稿件与Track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部决定录用与否
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