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包豪斯大学办学历史1860年,大公爵萨克森美术学校(德文:Großherzoglich Sächsische Kunstschule)在德国魏玛成立,标志着魏玛画派的诞生,该校进步的教学方式吸引了来自德国和世界各地的学生,逐渐成为19世纪德国引领潮流的重要画派
1902年,国际知名设计师和改革家亨利·凡·德·威尔德被任命为校长,并将学校改名为工艺美术学校,他带领师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模型样本等方式,向图林根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工业家们提供艺术创意,这促使该校成为早期现代主义设计的实验场,威尔德在1906年设计建造了工艺美术学校的大楼,并于1911年完工,该建筑便是今日魏玛包豪斯大学的主楼之一
1910年工艺美术学校升级为大公爵萨克森造型艺术学院(德文:Großherzoglich Sächsische 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unst)
1919年,随着魏玛共和国的建立,设计教育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被任命为校长,他随后将艺术学院改制,并陆续邀请了保罗·克利、利奥尼·费宁格、莫霍利·纳吉、瓦西里·康定斯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多位杰出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创立了具有全新设计教学理念的国立包豪斯学校(德文:Staatliches Bauhaus),他们就如何彻底改变设计进行了长期而热烈的讨论,尝试利用不断发展的工业化潜力,将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创新的艺术设计作品来改变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问题
格罗皮乌斯等人所带来的工业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对大型工业消费品大规模生产的深刻认识,与当时多个德国政党提出的纲领非常吻合:即建立一个与现代工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国家
因此包豪斯得到了社会民主党、中间党、德国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的支持
为了解决办学初期资金匮乏的问题,包豪斯师生先后创作了包括装订设计、舞台设计、平面设计、彩色玻璃装潢、木雕、石雕、金属造型、陶瓷设计、壁画艺术、编织设计在内的大量原创作品,旨在与产业界建立密切合作,以具有商业吸引力的设计方案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原型
1923年,包豪斯在魏玛组织了一场广受好评的设计展览,并为陈列的展品专门设计了一栋建筑:号角屋(德文:Haus am Horn),此建筑为基于包豪斯设计原则建造的第一栋建筑,它被视为现代生活的原型,标志着工艺转向工业的进程,对建筑及美学的思想及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随着包豪斯师生的设计定单和实践项目源源不断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体系逐渐模式化
包豪斯越来越多地应用模式化的方法,逐步从早期富有个人表现主义的人本主义的教学,走向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造型设计学校,这种全新的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熟练的传统手工艺和贸易的排斥越来越多 ,这导致了德国右翼和民族主义党派的不满
纳粹党上台后,新上任的校长密斯·凡德罗不得不进行进行“去政治化”改革,随后迁校并尝试以私立学校的名义继续教学活动,尽管如此也无法改变具有国际主义属性的包豪斯被打压的命运,仍然被纳粹以包豪斯有“共产主义倾向”为由查封
1933年,纳粹控制德国国会,国立包豪斯时代终结
同年,也是魏玛共和国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国立包豪斯校舍被美军占领,随后包豪斯所在的图林根州开始计划重建与复苏
1946年,原国立包豪斯以建筑与造型艺术学院(德文:Hochschule für Baukunst und Bildende Künste)之名得以重新开学,该学院分为美术系和建筑系
在随后的苏联占领期间,新任校长赫尔曼·亨塞尔曼尝试在学术机构和包豪斯的传统之间建立关联,并成功地将前国立包豪斯的教师召回到魏玛继续任教
随着两德统一的政治巨变,在校长汉斯·乌尔里希·莫宁的领导下,开始了以国际化大学的要求为导向的重组
1993年,下属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并开始提供从美术到设计、视觉传达、建筑和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等课程
1996年,该校被德国政府正式升级为大学并重新复名为包豪斯,全名魏玛包豪斯大学(德文: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同年下属媒体学院成立
包豪斯大学由此成为一所公立综合设计类高等教育机构,这赋予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曾提出的包豪斯宣言中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新意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