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茨堡大学科研成就一共有14名诺贝尔奖得主在维尔茨堡大学进行过科研和教学工作,其中包括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 他因在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发现了X射线,成为了全球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在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克劳斯·冯·克利青,因为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在1985年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 著名医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其在1970年代证实病毒和癌症间的直接关连性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正是从1969年开始在维尔茨堡大学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
诺奖得主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69-1872物理系助理,1888-1900教授,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发现X射线埃米尔·费歇尔(Emil Fischer),1885-1892教授,19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发现了苯肼,对糖类、嘌呤类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爱德华·毕希纳 (Eduard Buchner ), 1911-1917 教授 190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阐明了发酵过程的化学本质维恩(Wilhelm Wien),1900-1920教授,191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维恩位移定律等几个热辐射定律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1920-1922 教授 ,191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斯塔克效应”“斯坦 克-爱因斯坦方程”“斯坦克数”等射线研究中的规律施佩曼(Hans Spemann),1894-1906 博士生,教授,193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蝾螈和蛙的早期发育克劳斯.冯.克利钦(Klaus von Klitzing),1969-1980年博士生,副教授,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霍尔效应哈特姆特·米歇尔(Hartmut Michel),1975-1979年博士生,博士后,198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从事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质的研究,在光合反应中心、需氧呼吸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突破了膜蛋白结晶及其三维空间结构的分析,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1969-1972年博士后,副教授,200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宫颈癌的研究短期工作阿伦尼乌斯(Svante Arrhenius),1886-1987学生,190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创立电离学说,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被称为指数定律的阿伦尼乌斯公式,提出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Ferdinand Braun),1872-1874年助理,19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阴极射线管的发明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1887年博士生,192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热力学第三定律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1892年,研究人员,1930年诺贝尔医学奖:免疫化学的先驱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1916年与维恩合作研究,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莱布尼茨奖此外,维大还有11位教授获得了莱布尼茨奖——德国科研最高奖
2017年: 约格·伯德Jörg Vogel 教授, 感染生物学2016年: 达格·尼古拉·哈塞教授, 哲学史2014年: Laenens Molenkamp 教授, 物理学2009年: 霍尔杰·布鲁布里克教授, 化学2001年: 乌尔里希·康拉德教授, 音乐学1999年: 马丁·洛赫教授, 药理学1990年: 伯特·霍尔多伯勒教授, 动物学1990年: Ingrid Grummt 教授, 生物化学1987年: Hans-peter zenner 教授, 五官科医学1986年: Otto-ludwig Lange 教授, 生态学1986年: 乌尔里希·赫伯教授,植物学/生理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