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学院历史沿革

中关村学院历史沿革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6月成立的“北京海淀业余大学”,由海淀区人民政府创办

学校开办时有哲学、历史、文学、数学、物理、化学、俄语和计划统计等8个系,招收了约1200多名学生

1966年到1979年,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

1980年5月,原海淀区工农教育办公室向当时的海淀区革命委员会请示开办北京海淀业余大学,同年5月25日,区革委会批转了该请示,北京海淀业余大学随即复校

1991年8月,学校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海淀工作站合并,电大工作站成为学校下属二级单位,站长由校长兼任

1991年9月,学校迁至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71号

在海淀区政府和市教委的支持下,学校在城八区的各个职工大学中,第一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校舍

1994年9月,海淀区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在海淀区职工大学的基础上联合创办“北航海淀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先后培养了数千名本、专科毕业生,有数百人获得学士学位

2001年11月,学校根据海淀区政府《关于成立中关村社区学院的批复》(海政发163号)决定,中关村社区学院于2001年12月25日挂牌成立

中关村社区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转为高等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

2002年5月,海淀区职工大学与海淀区成人教育中心合并,海淀区成人教育资源实现整合,中关村社区学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原海淀区成人教育中心成为中关村社区学院东王庄校区(一分院)

10月,根据区教委海教发44号文件决定,北京市第99中学并入中关村学院

位于海淀区温泉镇辖区内的原99中,成为中关村学院温泉校区(二分院)2002年10月,根据区政府海政发113号文件批复,“中关村社区学院”更名为“中关村学院”

10月25日,“海淀区文明市民学校总校”在中关村学院揭牌

至此,海淀区建立起由一所总校,29所中心校和653所社区(村)市民学校所构成的完整的三级市民教育体系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