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有多少硕士点

根据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官网信息显示: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没有硕士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座落于重庆直辖市。这所有着70多年光荣历史和鲜明军事特色的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军队“2110工程”整体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1954年由原六、七医大合并而成。六医大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南昌医学院(前国立中正医学院);七医大的前身是太岳军区卫生学校(后发展成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合校后定名为第七军医大学,1969年迁往上海,1975年迁回重庆,军委命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学校下设基础部、军事预防医学院、药学院、高原军事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学员旅;拥有三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现全校占地205.63公顷(3084.43亩),建筑面积155.1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8.32亿元,图书馆藏书62万册,中英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

学校现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核医学、高原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实验技术、护理、药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等14个本科专业,招收博士、硕士、本科等3个层次的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点59个、硕士点71个。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800余人,博士生导师188名,硕士生导师36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名。先后获得了以六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标志的1500多项科技成果。多年来,学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经费、国家科技奖励数、国际国内论文数等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稳居全国高校前20位。学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先后派出教师2900多人次出国进修、讲学和考察访问,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主(承)办国际大型学术会议10多次。

多年来,学校办学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累计为部队培养输送卫生技术干部5万多名。在校学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每年公开发表论文上百篇;参加国家和军队各类竞赛活动获奖144项,其中国家特等奖13项、一等奖38项,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接连捧得优胜杯,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连续三年居重庆高校首位;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0%以上,参加国家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均高于全国重点院校平均水平。2004年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

学校三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共开设床位5800多张,具备国内一流的诊疗技术水平,大面积烧伤救治、基因诊断、介入治疗、大器官和多器官联合移植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业务,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军队大局,坚持“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想,实施“凝聚人心、内涵发展”的治校方略,贯彻“一条主线、四项重点”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军事医学,构建了直接面向高技术战争的,包括烧伤外科学、防原医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军事预防医学、高原军事医学以及新概念武器防治学的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战创伤为重点的军事医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我军的战创伤医学中心,是我军军事医学盾牌的主要力量之一。合校四十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培养跨世纪的军事医学人才而努力奋斗”;2006年5月,军委郭伯雄副主席亲临学校视察,称赞学校“人才济济、成果累累、特色鲜明、班子坚强”。

抚今追昔,“求实、创新、勤奋、献身”的校风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努力学习、立业成才。展望未来,第三军医大学将继续发扬光荣的历史传统,强化深化具体化“两个取胜”的办学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团结奋进、奋力拼搏,向着创建具有鲜明军队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医科大学的目标前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