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温州大学官网信息显示:温州大学没有硕士点
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
学校位于浙江省南部美丽的沿海城市温州。学校占地总面积2352亩,分茶山校区和学院路校区。茶山主校区位于温州高教园内,南眺罗山群峰,北蕴三垟湿地,山水灵秀与翰墨书香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绝佳所在。
学校校舍面积11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3.1万册,电子图书约162.2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59个。
学校下设17个学院,并举办瓯江学院、城市学院2个独立学院。校本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18人,教职工1755人,其中专任教师106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68人、副高职称教师36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36人,硕士和博士生导师310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81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培养)计划”人选(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12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浙江省教学名师(5人)、浙江省21个产业集群首席专家(3人)、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人才(3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举办有55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重点(建设)和优势专业,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0部省级重点教材,拥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省级教学团队。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有机化学与皮革化工学科为省重中之重学科,民俗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艺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生态学、电气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9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为市级重点学科。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的观念,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科研协调发展。致力于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融合地方元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被确立为国家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创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两大特色。2009年学校“依托区域优势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十一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95项、省级奖项1883项。
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科研发展必须“顶天立地”的方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并重,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升。学校设有111个科研机构、26个实验室(中心);建有2个省级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市行业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4个省重点创新团队和3个省高校创新团队。近三年来,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在内国家级科研项目159项,省部级项目285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9项。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近50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与泰国东方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学校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近200人次,是全国首批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弘扬“厚培德本、深濬智源”的优良传统,秉承“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遵循“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区域内高端人才集聚培养中心、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先进文化培育发展中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