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连交通大学官网信息显示:大连交通大学有9个硕士点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85.16万平方米,由沙河口校区和旅顺口校区组成。校舍建筑总面积55.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图书馆建筑总面积4.3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资源总量153.45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9800种。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3个二级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领域,2个高校教师硕士专业。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覆盖12个二级学科。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和艺术学7个门类,工商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9个专业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车辆工程为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8333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办学体系。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东北基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1年12月,学校创建辽宁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在国内率先进行“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现有省级以上精品类课程32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207项。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有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4个。其中,2006年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工程中心,2009年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1年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成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012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具有专任教师1097人,其中,教授153人,副教授347人,博士生导师5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选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7人,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10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8人;辽宁省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产学研合作。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了14个产学研合作及服务平台,成为“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和“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在国际交流方面,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德国等3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百余人。2004年,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落户我校。2011年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员单位。2012年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连交通大学将围绕现代轨道交通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牢牢把握创新型国家建设、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建设软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2014年6月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