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校建设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校建设西北工业大学“985工程”二期主要建设任务“985工程”二期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部分,其中建设的重点是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

(1)机制创新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985工程”建设的关键

适应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开放竞争的人事管理机制、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机制和合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国家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精神为指导,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2)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利用学校的优势,结合学科的特色,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领域、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集成教育部已实施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建设项目,通过提高水平、营造氛围、改善待遇、严格培养等多种途径,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形成若干优秀的创新团队;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或骨干给予资助,支持其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并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3)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方式

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学科建设整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重大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整合各方资源高起点构建如下平台(基地):“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Ⅰ类:2个无人航行科技创新平台航宇材料技术科学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Ⅱ类:6个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科技创新平台,水下物理场与目标感知科技创新平台,月球探测着落与返回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航空动力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感知、控制、作战一体化信息栅格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Ⅱ类:1个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工程”省部级项目:4个空间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性能计算技术实验室,微/纳米系统与仿生技术实验室,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工程中心(4)条件支撑

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教学科研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构建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科研环境,使学校在教学、科研、办公的整体环境和效率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5)国际合作

建设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开放环境,加大聘请世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的力度,推动更加广泛的与世界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及研究基地,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召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来该校留学的力度,推动我校国际化进程

建设总资金1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亿元,国防科工委配套资金4亿元,陕西省和西安市配套资金3亿元

自建校以来,西北工业大学为国家技术事业和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高级科技人才,其中博士1500多人,硕士9000多人,尤其是为航空、航天、航海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为国家在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专业分别培养出我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7篇;有6名毕业生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有8人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有34名博士毕业生获得世界著名的洪堡基金;2001年中国青年报公布的对20世纪有重大贡献的博士学位优秀科技人才中,西北工业大学3位毕业研究生榜上有名

海阔天空铸辉煌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将继续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和“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的校风,锐意改革,继往开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