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成果1、全国微量元素硒含量分布的调查研究
该项目研究由畜牧所组织全国28个单位协作完成,证实了该国是缺硒较严重的国家,并绘成该国饲料牧草中含硒量分布图,表明了该国硒的分布规律,明确了该国过去畜禽发病地区饲料牧草缺硒的程度,使过去未认识的缺硒的地区得到重视
通过各种补硒途径进行推广应用试验,获得很好社会经济效益
该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及《中国畜禽品种志》的编写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组织编写《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
全书列入了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已在该国经长期风土驯化的引入品种共260个,附品种彩色照片464张
这项工作为国家制订畜禽品种区划、保存和利用畜禽资源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成果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该项目通过研究、收集和整理完成了包括猪、鸡、奶牛、肉牛和羊的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畜禽饲料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维生素含量、钙、磷及植酸磷含量,并给出了猪、鸡和牛对各类饲料消化率或代谢率的参考值
该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鸡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的研究
该项目通过进行饲养试验、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制订了该国第一个正式的《鸡的饲养标准》,并于1986年发布成为国家专业标准,并结合该国国情对鸡的饲料配方技术进行了研究
该成果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5、鸡营养参数及配方新技术研究
该项目研究了饲料可消化氨基酸测定方法,建立了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的中国猪鸡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为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科学利用低品质蛋白质饲料资源配制猪鸡日粮奠定了基础
并应用现代动物营养学和生理生化方法较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猪鸡营养需要量
该成果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南方六省草山草坡改良及利用技术
该项目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和多学科协作,在亚热带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及云贵高原等生态条件下,进行了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试验,建立了包括优良牧草混播组合选择、人工草地建植,以及高温多雨条件下草食家畜繁殖和饲养管理的综合配套技术
该成果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7、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
该项目利用中国优良猪种繁殖力高、肉质好的资源优势和引进猪种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特点,通过育成杂交,选育出9个繁殖力、肉质、窝产瘦肉量达国际领先水平的瘦肉猪专门化品系
该成果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合成与应用研究
该成果是针对该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在国际上首次用人工瘤胃技术获得了高纯度的瘤胃微生物脲酶,建立了脲酶抑制剂合成的创新工艺,研究解决肉牛、奶牛、羊和鹿等反刍动物对尿素利用效率低的难题
该成果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0~2周龄肉仔鸡营养参数及饲料配制技术研究
该成果采用真可利用氨基酸测定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和雏鸡卵黄囊动态营养研究技术,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肉仔鸡生命早期阶段(卵黄囊阶段)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和转移利用规律,为修订该国肉仔鸡饲养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成果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它研究成果:猪、鸡饲料中有效磷的评定及营养性缺磷症的研究;木本蛋白质饲料资源银合欢毒性及脱毒利用技术;中国饲料数据库和三新饲料配方系统;集约化饲养畜禽应激反应及抗应激添加剂研究与应用;早熟豌豆系列新品种---中豌1号、2号、3号、4号、5号和6号;牧草饲料作物品种资源引种、鉴定、保存和利用;紫花苜蓿耐盐新品种中苜一号中国黄牛品种聚类;黄羽肉鸡新品系选育与配套研究;北京鸭Z1系选育;西门塔尔牛选育方法和高产西门塔尔牛在该国的培育及利用;应用Y-DNA特异片段的PCR技术鉴定牛和绵羊胚胎性别和应用;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绵羊、猪和鸡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牛奶保鲜剂的研究和应用;实验用五指山小型猪种质特性与开发利用研究;优化多产肉羊杂交组合及肥育高效饲养技术;黄牛和猪染色体多胎性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