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曲折发展上海德文医学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曲折发展上海德文医学堂1907年10月1日,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

医学堂的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即上海凤阳路)

同济德文医学堂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同济”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合作共济

1909年,宝隆博士因病于3月5日在上海逝世

上海德医公会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

同济医工学堂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

由校董事会筹措办学经费,由福沙伯全面领导学堂

当年,医正科三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的第一次毕业考试,均顺利通过,如期毕业

他们是同济历史上的第一届毕业生

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17年2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

3月17日,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

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

教育部马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

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

同年12月,更名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同济医工大学1922年,学校正式迁往吴淞镇

根据《宝山县志》记载: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迁入吴淞中国公学

1918年,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由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

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

1924年5月20日,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因此,5月20日被定为校庆日

国立同济大学1927年8月,同济医工大学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

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

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27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含医学院),国立同济大学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牌大学之一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

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学校师生同舟共济,由上海西迁入大后方,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

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

1946年7月,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回上海

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1948年8月,医学院细菌研究所登报招收研究生

 中南同济医学院从1949年开始,为配合新中国教育资源统筹布局,同济大学历经多次院系调整,由一所文理医工法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变成一所以土木、建筑类专长的工科大学

 1950年2月,为了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第一届学生尚未毕业)合并,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4年10月,由武汉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与汉口协和医院合并的武大、协和合作医院,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教学医院

后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为武汉协和医院)

1955年5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正式迁入武汉,并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为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医学院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

同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整来汉与该院公共卫生学馆师生合并,建立了卫生系

1956年,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2年,经卫生部批准,武汉医学院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第一批改为六年制

同年,在医学系增设了德语医学班,并在部分年级开设了德语普通班

从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导致十年动乱,学校连续5年未招收学生

1972年,增设药学系

1978年,学校在卫生系基础上增设环境医学专业

从此,全院各学科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0年,医学系恢复德语医学班,学制为六年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建立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开设三年制卫生管理专修课

同济医科大学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1986年,成立法医系

1987年2月,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科学部

1991年,成立妇幼卫生系,并被批准建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2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学校

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学校

同年成立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卫生管理系、教育技术中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