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历届情况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历届情况2001年获奖名单特等奖 一项1. 单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术侯建国 王海千 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一等奖 八项1. 毛细管电色谱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邹汉法 叶明亮 刘震 吴仁安 倪建毅 张玉奎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2. 有机锡化合物形态分析方法研究江桂斌 周群芳 刘稷燕 何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3. 复杂基体中痕量阴、阳离子,过渡金属及镧系元素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牟世芬 丁晓静 黄源 吕海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4. 非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常文保 慈云祥 李元宗 张新祥 郭振泉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5. 分子光谱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翁诗甫 徐怡庄 徐端夫 吴瑾光 李维红 赵莹 杨展澜 胡先波 王笃金 刘学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6. 硅基纳米半导体发光材料的Raman散射研究吴兴龙 萧季驹 陈强 鲍希茂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7. 振动样品磁强计在氧化物巨磁电阻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张裕恒 朱弘 刘先明 田明亮 谭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8. 化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杨海鹰 沈彤 郑博 王征 吕桂芳 陆婉珍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二等奖 十项1. 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刘咸德 虞统 李瑞琴 董树屏 李玉武 狄一安 张增全 张烃 祁辉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2. 化学衍生-气相色谱法研究糖缀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徐桂芸 常理文 余兆楼 郭京力 刘叶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3. 生物质谱法在蛋白质及糖蛋白研究中的应用盛龙生 彭建和 韩俊 周红华 相秉仁 安登魁中国药科大学分析计算中心4. 毛细管电泳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刘虎威 黎艳 李奕 纪秀红 阎玉凝 李家实 苏晓丹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5. 用XPS法分析稀土复杂氧化物的电子结构赵良仲 刘芬 张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6. 第三液相及其联用技术王海舟 李小佳 田玲 刘正 邵光玓 陈玉红 赵进 赵树荣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7. X射线粉末衍射全谱拟合技术及其应用马礼敦 吴宏翔 倪玉华 施国顺 康立涛 沈孝良 朱江海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8. X射线衍射貌相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田亮光 黄文慧 程佑法 刘化峰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9. 新型纳米氧化物膜电极和溶胶凝胶酶电极的构置及应用罗国安 王义明 李清文清华大学分析中心10.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研究高分子的热性能金熹高 黄俐研 史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三等奖 十二项1. 有机元素微量分析仪在煤转化研究中的应用刘力 李柏龄 李保庆 贵国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 原子吸收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田笠卿 王吉德 蒋玉琴 李荣林 邵明诚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3. 应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组织的有机结构及其变化机理宋占军 姜厚理 段耀奎 沈世杰 聂松青 刘炳玉 马溪 魏开华 郑永红 孙曼霁 邓振华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4. 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应用宋功武 方光荣湖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5. 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增殖及凋亡研究中的应用周春喜 李宾 梁学颍 李楠 廖杰 辛宏 魏日胞 李瑛 吴荣谦 谭端军 吴晓雄解放军总医院测试中心6. 稀土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刘文华 杨萍 江红 童坚 刘鹏宇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测试中心7.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多维离子色谱柱同时分析阴阳离子丁明玉 田中一彦 胡文志清华大学分析中心8. 核磁共振对新材料的动力学、弱作用力及相组成的研究唐亚林 徐广智 金熹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9. 电子显微镜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洪健 高其康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10. 俄歇电子能谱在金刚石金属化研究中的应用朱永法 姚文清 叶小燕 曹立礼清华大学分析中心11. 聚合物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周贵恩 贾云波 石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12. 饲料氨基酸检测技术研究常碧影 张瑜 闫惠文 张明 李建凡 李静梅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2002年获奖名单200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评审工作2002年的“CAIA奖”评审工作是在“CAIA奖”通过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查、登记,正式定名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后进行的

由于该奖项成为分析测试领域唯一的、国家正式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所以这次评审工作受到了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充分重视

2002年共有24个会员单位申报了53个项目,24个申报单位中有:国家级中心7个;部委中心5个;省、市中心3个;大学中心8个;企业1个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