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1) 结合课程教学,构建基础实验与实习基地(1952 年—1992 年)1952 年,建校初期就成立了金工实习工厂、机械学实验室、公差实验室、金属材料实验室
1969年,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建有5000余平米,包括热加工、铸造、切削、焊接、结构等实验室的金工实习基地
1977年,四川建材学院在“培养国家中、西部建材行业技术与管理骨干人才”的目标指引下,陆续建立了测控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和电子实习工厂等实验、实习场所,建成了依托建材行业和机(械)、电(子)学科,面向全校学生,将生产、教学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的校内规模最大的实习工厂
形成了传统意义上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相关课程、专业与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间,依托建材行业的机电实习基地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奠定了:重技能、重实际工程应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育人传统
清华大学绵阳分校,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注入了:“耻为人后 ”、“讲究科学 ”、“重视实干 ”的精神元素
1993 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教委组织的本科金工实习评估
(2) 依托联合共建,组建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及校外实习基地(1993 年—2000 年)1993年,学校(时名“西南工学院”)成为“全国高校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在中央与部委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区域内“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浓郁三线文化的氛围中
通过与国家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业,开展“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把国防、工业与民用的需求和技术信息引入实验教学,引入董事单位的智力资源,派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到科研和生产一线,并在学校和企业建成了 “基础工程训练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双马水泥工艺与装备实习基地”、“长虹电子实习基地”、“工业工程实习基地”等多个分属于制造、信息、计算机等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
形成了新型的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高等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办学实力大大提高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3) 积聚优势资源,建设特色鲜明实验的教学示范中心(2001年至今)2001年12月,学校决定独立设置正处级的工程训练中心,打破传统的院系分隔、各个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状态和模式,建立了由相关学科专家组织的教学委员会监督指导、中心主任与中心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高水平教授领衔建设、有较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支撑的独立实验教学单位
统筹规划“中心”的教学内容、人员、设备等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使“工程实验教学四年贯通,内容上‘纵向到顶’,‘横向达边’”,“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潜能,成为举全校之力,发挥区域经济整体优势,面向全校、服务社会,立足大工程教育的新型工程训练中心”
2001到2005年,在“日圆贷款项目”和“省部共建项目”中投入8000万元,建设了多专业综合型实验教学平台
先后完善了基础工程训练基地(教学面积11000m2),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教学面积15000m2)
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需求,精心设计了完整的典型行业生产系统,同时按照多学科交叉融合思想建成建筑材料生产装备及工艺、水处理装备及工艺、智能电器及软件开发、工业工程四个大型的校内实践基地
目前,“中心”已开出包括工程感知、工程基础训练、工程综合训练、综合创新四个层次,233个实验教学项目,年均实验教学工作量68万(含校外培训近5万)人时数
通过多个具有典型行业背景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了先进制造技术氛围,展示大工程集成的特点,实现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学科实验教学以及综合创新实践有机结合的完整的工程训练实现了传统单一型“金工实习”向现代工程训练的转变,扩展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学生现代制造及生产系统过程认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