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沿革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沿革在90年历程中,1949年以前外语学科主要隶属于文科学院或文学院,以英语为绝对主力语种,一枝独秀;1949年之后,外语学科独立发展成为系,甚至组建学院,以英语为主,各语种逐步增加,全面发展

外语学科名称在不同时期,先后有多个沿革和变更,颇为复杂

国立广东大学时期为外国文学系,仅“暂设英国文学系”(1924)——国立中山大学初期,更名“英吉利语言文学系”(1925)——“英国语言文学系”(1929)——“外国语学系英文组”(1938)——“外国语言文学系”(1945)——“外国语言文学系和俄文专修科(1949)——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外文系”,1950)——“西方语言文学系”(1952)——“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外语系”, 1958)——外语系整体迁出到广州外国语学院,仅保留公共外语小组(1970)——复办外语系(1973)——升格为外国语学院(1992,由原中山大学外语系、中山大学广州英语培训中心,中山大学汉语培训中心组成)一一翻译学院成立(2005,现下设翻译系、商务外语系、对外汉语系、国际事务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系、朝鲜语系、俄语系8个系)——外语与翻译大学院(2014,下辖外国语学院和翻译学院,成为中山大学首批两个大学院之一)

第一位系主任为陈长乐,江绍原、刘奇峰、张葆恒、张宝树、蓝思德(R. F. Lankester)、洪深、黄学勤、张掖、周其勋、林文铮、戴镏龄、李根洲、吴增生、吴之桐、黄国文、王宾、常晨光等先后担任系主任或院长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