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科创始人和领导者为我国资深女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洪晶先生
早在建国初期,哈工大物理学科就在国内最早招收物理学研究生班,由原苏联专家主持联合培养研究生
马祖光院士就是由中苏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之一
在50年代初期,在物理教学体系改制主要以前苏联教育模式为样板,在50年代的末期,除了物理教学改革外,洪晶先生率先开展了半导体位错的科学研究工作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哈工大物理学科开始招收物理师资班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同时,物理系的教师们在洪晶先生的率领下,开展了激光全息、激光红外非线性光学等科学研究工作
1981年,哈工大物理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确认为国内首批博士点—光学博士点,是全国首批5个光学博士点之一,同时被确认的首批硕士点有光学硕士点
1983年设置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
1985年建立了应用物理系,其组成有大学物理、实验物理、理论物理、基础物理和现代光学5个教研室
1987年,“光学”博士点被确认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经过多次博士点重点学科的评估,现在仍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2年,光学学科被确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2001年,物理系在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外,又新增设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2003年,物理系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了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6年,物理系新增设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硕士学科点,成为国内最早从事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领域研究的学科
2000年,引进了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师资,设立了凝聚态物理学科
2005年,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应用物理系被更名为物理系
2008年,教育部批准在哈工大物理系设立核物理本科专业
物理系现有“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核物理”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是黑龙江省的重点专业:“核物理”专业是国家紧缺本科专业
物理系还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和物理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物理系承担和完成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有50余项、研究经费达17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1篇,EI收录论文259),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光学信息处理、非线性光学、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等
物理系现有教职员工110人,其中教师88人(教授33人、副教授23人、讲师3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0人,博士化率达79.5%
近年来,从海外引进人才7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