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建设历史学科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
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和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经到我院视察
湖北省原高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余凤盛曾经到学院作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报告
1995年,学院历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003年,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正式挂牌
2000年,学院取得美国环太平洋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创办了文化管理学系
2001年,学院引进人才,组建楚学研究所
学院有一批研究中心,如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张舜徽研究中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教会大学研究中心、商文化研究中心等
学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近现代史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近代史所
省级重点学科1个——历史文献学
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史
学院在2003年申报了历史学一级学科,申报了专门史(思想文化方向)、世界史二级学科
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教育与教学规律,坚持改革,把我院办成以历史教育和研究为主的,并在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研究方向有所拓展的国内一 流的学院
学院确定以张舜徽先生和章开沅先生“自强不息、务实求真”作为院里的学术传统
学院营造出了“和谐、有序、实效、奋进”的学科建设氛围
博士学院授权学院现拥有两个全国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
学院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
硕士方向还开设了历史教学法、跨文化管理,已经开始招生
以下对主要专业作简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史该学科由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作为学术带头人,1981年即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97年按“211工程”重点学科的要求立项建设,2001年顺利通过验收,2000年评为全国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再次被重新评审为全国重点学科
该学科点在辛亥革命研究、商会研究、思想史、社会史等方面在全国有很强的优势
中国历史文献学该学科早在1981年就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长期挂靠在历史文献研究所,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年会
研究会创始人张舜徽先生连续两年担任会长,现任会长为周国林教授
该学科在文献整理、传统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专业是校级重点学科
80年代,熊铁基、王瑞明、吴量恺等教授在秦汉史、宋史、明清史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受到史学界重视的研究成果
1984年,中国古代史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该学科点不断充实中青年研究队伍,强化原有研究特色,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在秦汉史、宋史、明清史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史80年代,涂厚善、黄振、王宏吉、刘继兴、高明振、萧汉森等教授在世界史诸多领域中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1984年,世界史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以来,除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之外,还引进了博士后和博士,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校世界史学科缺乏学术骨干的状况
世界史在欧美史、印度史、国际关系史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楚学研究我院的楚学研究所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楚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该学科点研究人员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正由张正明教授主持,从事“楚文化与其他相关文化的比较”这一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推出这一研究的系列丛书
道家与道教思想文化研究2000年,我院成立了“道家道教研究中心”,由熊铁基教授担任主任,主要成员有数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授
该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为老庄学研究、道家思想文化的历史地位及现代意义、道家道教文献整理与研究、道家思想渊源及其地域性特点、儒道释三教关系及其衍变等
2003年成功地举办了湖北省道教文化研习班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