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沿革华中师大的历史学科有百年的历史
其前身的文华书院在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首开西洋史,自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以后,每周都有史纲课三小时,地理或欧洲史两小时
1931年,华中大学开设的历史课程有:中国史、现代欧洲史、希腊史、罗马史、英国立宪史、日本史、印度史、西洋文明史、耶教史、佛教史、远东国际关系史等
1935年,陈叔元担任历史系主任
陈叔元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曾任福州协和大学教授
1938年以后,华中大学西迁到云南省大理,历史系与社会科学系合并成为历史社会学系,当时主办的《西南边疆问题研究报告》成为当时国内外边疆文化资料的权威刊物
解放前担任历史学课的教师有:英国的甘施礼、康士丁、丁克生等,国内学者有蔡尚思、马奉琛、许衍梁、石声河、华保罗、曹植福、喻存粹等
1949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设有历史系
1952年,华中高等师范学校设有历史系,方衡担任系主任
解放初有一批著名学者在历史系任教,他们是钱基博、张舜徽、潘梓年、杨东纯、王玉哲、杨希时、王凌云等
国学大师钱基博、张舜徽等先生曾经向历史系捐赠了一批宝贵的文物,现收藏于学校文物馆
在历史系工作,现已退休的历史学教授、副教授有:涂厚善、黄道立、刘继兴、高明振、黄振、闵光沛、王瑞明、吴量恺、邹贤俊、李国祥、崔曙庭、张翼之、戴绪恭、谭克绳、苏中立、唐文权、戴成兴、董方奎、涂光久、孙玉华、向子祥、吴韫山、李雪松、罗静兰、周孝梅、徐策伟、李继晟、周学根、庞子朝等
在历史系先后工作过的同志还有丁磊华、马志林、彭祖年、薄怀俊、朱明庭、谷武高、余显富、黄怀玉、黄葳、章重明、周开敏、张长清、汤建英、刘玲等
在历史系工作过,后又调出的教师有张洪、李子林、林利民、贺璋容、王昌茂、张三夕、高华平、刘筱红、罗家祥、李建中、王奇生等
20世纪50——70年代,历史系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他们是中学的教学骨干
文革以后,历史系在全校率先有了硕士点和博士点,为中国史学界培养了大批新秀
历史系还开门办学,1981年历史系与江汉大学联合办学,培养历史学科的专科生,由历史系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派老师去江汉大学汉阳分校教学点上课
1983年,湖北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设置历史专业自学考试,由该系承办培养历史专业自学考生的任务,发给自学考生毕业证书
1983年,历史系与农工民主党联合在华师办了“中华自修大学”(历史本科)
1983年5月3日,教育部批文建立历史文献研究所,隶属于国家教委领导下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
1984年,教育部批准建立历史研究所,该所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的挂靠依托单位
1996年,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合并,联合组建历史文化学院
马敏、朱英先后担任院长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