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组建过程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毛泽东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朝鲜战场,但仍不忘给刘伯承发了急电,称:“伯承同志,此间恩来、总司令、荣桓、荣臻和我,希望你速来京主持筹建陆大,你意如何?”可见,当时毛泽东对尽快创办陆军大学,储备与造就中高级指挥员的急切心情
1950年10月27日,刘伯承接到毛主席电报后于从重庆乘飞机抵北京
同时毛泽东责成周恩来指导陆军大学筹建工作
11月上旬,周恩来先后3次召集刘伯承、陈士榘(时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等陆军大学筹委会成员开会 ,传达毛泽东对筹办陆军大学的指示,磋商陆军大学办学方针原则,学校编制,主要领导干部配备等事宜
他要求刘伯承召集筹委会成员,根据3次会议精神,写出一个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
1950年11月13日,刘伯承、陈士榘草拟出《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
经大家修改后的《意见》提出8个主要问题:一是学校名称
为便于今后增设海军系、空军系,将原拟陆军大学正式定名为军事学院
二是学院地址
暂设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所在地,待条件成熟后再迁北京
三是组织机构
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干部管理部
设立战史、战役战术、后方勤务、通信联络等15个教学组织,以及学术研究室和翻译室
四是所需干部
除已决定调任学院领导干部的促其到职外,拟再从各大军区调25名军、师级,以及个别团级军政干部,担任各教学组织和各学员科领导
学院行政干部以及工作人员,从华东军政大学、华北军政大学选调
五是学科设置
共设陆军本科、陆军速成科、空军速成科、海军速成科(暂缓成立)、情报参谋训练班、俄文训练班等6个学习单位,以及1个陆军函授科
六是学习时间
陆军速成科、情报参谋训练班、俄文训练班均为1年,陆军函授科1年半,陆军本科2年,如形势变化,加速完成
七是教授会构成
由我军有学识的老干部为骨干,以及政治上已经改造、具有军事知识的旧军官组成
各教授会在苏联顾问帮助下进行教授
八是训练方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有素质及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掌握现代各技术兵种知识,学会现代技术兵种的诸兵种协同动作知识,熟习参谋勤务与通信联络,以准备与美帝为首的侵略集团作战
1950年11月16日晨,周恩来将《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现将讨论后修改过的意见送阅
此意见可以批准
一百亿基金已先拨五十亿元(此处款额为人民币旧币)
刘伯承、陈士榘两同志先去上海与陈(陈毅,时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饶(饶漱石,时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治委员)一商在南京筹备事,然后刘去太湖休养一月,陈去南京筹备
如何,请批示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第98页)毛泽东对此表示同意,要求首先要把军事学院办好
并综合刘伯承建议,为了方便学校今后增设海军系和空军系,将原拟陆军大学的校名正式定名为军事学院,地址选定南京
1950年11月21日晚,刘伯承乘火车赴南京,随即投入紧张的建院和教学准备工作
11月30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时年59岁的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
(1951年2月4日兼任政治委员),陈士榘为训练部部长,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华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陶汉章为训练部副部长,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川西军区司令员刘忠为院务部部长
并调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总队及华北军政大学一部分机构和人员组成学院管理机构
学院在职干部1420人,其中教员412人,苏联顾问22人
第一期学员分4个科(高级速成科、上级速成科、基本科、情报科),共758人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大院举行成立典礼
毛泽东亲笔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朱德题词:“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国防军而奋斗”
中央军委发来祝词:“兹值军事学院开学之际,特向你们致贺!望全院同志们努力学习,总结我军作战经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
掌握正规化现代化的军事科学与指挥艺术,根据马列主义的建军原则与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在我军现有基础上,为建设更强大的中国人民的国防军而奋斗!”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