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创建背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创建背景为什么要引进国际一流电影制作学院?大制作已成为走出去的重要砝码,然而中国后期制作人才依旧缺乏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共有303部影片上映,总票房创下了170亿元的历史纪录

然而,在该年票房的前10名中,国产片仅占到3席

而占全部影片数量四分之一的76部引进片,却席卷了77亿票房,占内地年票房的51.5%,这也是引进片票房首次超过国产片

3D《泰坦尼克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普罗米修斯》……2012年国内票房前10位中,国外“大制作”占去了大半个市场,因此,不少业内人士也将2012年的票房争夺战视为一场特效间的较量

事实上,随着电影逐渐从摄影机时代向计算机时代转移,电影后期制作已经逐渐成为一部电影晋升大片行列,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砝码

“我们所谓的大片,一般是针对全球市场发行的商业大制作,因为单一市场的发行不足以支撑它们高昂的投资

而为了更好地克服文化差异,这些电影往往会从以讲故事为主转为以视觉效果为主,因为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有时会限制观众对故事的理解,然而电影中呈现的视听冲击却是每位观众都能享受到的

例如《美国队长》、《阿凡达》等票房大片,其故事并不复杂,却凭借极佳的视听效果席卷票房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刘海波认为,电影越来越注重视后期制作,其实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需求

大片时代的到来导致市场对电影后期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影后期制作逐渐从单纯的“后期”介入,渐渐向“前期”跟进转变,与整个制作过程的贴合度越来越高

比如影片《地心引力》中,涉及大量的宇宙画面,这些镜头的拍摄都是在影棚中进行的

后期制作团队必须前期便完成概念图的设计以及动画效果的呈现

其实,每年电影市场中,国产大片也时有涌现,然而这些大片的后期制作团队却有不少来自国外

《集结号》、《金陵十三钗》、《大闹天宫》等票房大鳄,都引入了国际后期制作团队

虽然一些国内特效公司也参与过不少大片的后期制作,然而他们更多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镜头,并没有进入核心技术的设计制作

在刘海波看来,国产电影不敌国际大片,与专业后期制作人才匮乏有关

“如果电影投资足够大,一些国产电影可以选用国际团队进行后期制作

然而,要解‘近渴’,仅靠‘远水’肯定不够

电影技术应服务于内容,但有时,对技术的理解也是创作艺术构思的基础

电影导演若是缺乏对后期制作知识的认识,其作品必然受到制约,因为他难以想象特技能够为电影呈现带来什么

”在电影中艺术与技术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已经越发明显,特效制作也从原来的辅助位置,渐渐上升为决定影片创意的关键因素

因《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票房大片闻名的电影导演卡梅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拍摄《阿凡达》时,为了采集演员面部细微表情和数据,卡梅隆甚至亲自参与制造一套脸部捕捉头戴设备

不少专家认为,电影市场对于电影后期制作的新要求以及中国电影市场后期制作人才的匮乏,正是引入国际一流后期制作学院的原因

为什么是温哥华电影学院?主打与市场高度贴合的教学理念,人才与产业的互动值得借鉴温哥华电影学院主打周期1年的密集型学习

其教学理念认为,对电影从业者而言,1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强度学习,比4年纯理论学习更有效

与其他高校让学生从众多课程中做自主选择不同,温哥华电影学院为学生安排了精密的课程设置

凭借这样的教学理念,在20几年的办校历史中,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世界电影产业输送了不少专业人才,并成为了世界电影票房的重要贡献者

业内人士分析,温哥华电影学院与上海大学的“联姻”是一场双向选择

早在几年前,温哥华电影学院便敏锐地察觉到世界电影产业重心正在往亚洲转移,而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电影大国,对于专业电影制作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

对上海大学而言,选择温哥华电影学院,则是一次与世界电影教育体系接轨,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影制作专业水平的尝试

这与温哥华电影学院和产业高度融合的教学特点有关

温哥华电影学院将4年的教学周期缩短为1年,教学强度达到每天12至18个小时,这与电影行业从业者工作强度一致

温哥华电影学院共设有13门与业界高度接轨的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课程并非一成不变,学院中专门设有一个从事课程研发的教学支持部门,该部门负责对电影市场进行调研,并根据市场最新动态协助导师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甚至全面革新

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教学理念加上与行业工作状态相似的高强度学习,使得毕业生能够与业界无缝对接

温哥华电影学院周边优越的产业资源也为学院教学提供不少的便利

由于温哥华与洛杉矶语言环境相同,且有较低的制作成本与许多政府优惠政策,因此吸引大批的好莱坞产品在此进行制作

温哥华已是北美继洛杉矶和纽约之后的第三大制片中心,更有“北方好莱坞”之称

身处世界电影中心,温哥华电影学院充分利用起身边的资源,使电影人才与电影产业相互协同,产生良性互动

在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师资中,有大约三分之二来自业界,全职教师是少数

这些导师中不少是皮克斯、派拉蒙、梦工厂等大型影视公司的员工,其中更是不乏获得艾美奖等国际奖项肯定的业界翘楚

这些业界的一线工作者对电影产业的动态十分敏锐,并且会将其反馈到教学中

此外,导师们也会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操作课题,让学生提前感受电影制作的实战要求

温哥华电影学院得到周边资源的滋养,同时也为温哥华影视中心输送着新鲜血液

在温哥华电影学院学习的学生,只需步行几个街口,就可以走进当地的电影公司、演员代理公司、网络设计公司和后期制作公司

不少学生毕业后便留在影视中心从事相关工作

可喜的是,本次上海引进温哥华电影学院,除了原汁原味引进它的教学体系外,也将目光聚焦到了产业中心的打造上

借合作办学为契机,上海将筹建闸北环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影视制作园区,同步打造上海电影人才教育高地和高端电影后期制作基地

以创新、开放、融合的理念建设影视产业园区,吸引一批内容创作、渠道发行、后期制作、教育培训的优质资源和机构向园区集中,进一步做好做全上海电影产业链

访谈:电影后期制作到底是什么国际一流的电影制作院校将登陆上海,这个消息让不少有志于电影学习的青年兴奋

在此之际,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第一部数字特效大片《紧急迫降》的电脑特技总监张军教授,让他为大家揭开电影后期制作的神秘面纱

文汇报:什么是电影制作,尤其是当下很重要的后期制作?其包含哪些内容?张军:电影后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是制作动画或特效

在胶片时代,胶片影像拍摄完成后,所有的后期处理都称为电影后期制作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影对后期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后期制作逐渐跳出纯粹的“后期”概念,向前期发展,并与电影整个生产过程贴合得更紧密

比如片中的虚拟人物表情动作来源于真人

从前,这个技术都是等电影拍摄完成后,再专门到摄影棚去做动作、表情捕捉的,如今,在拍摄现场就可以完成

在电影后期制作中,主要的步骤有特效制作、合成、剪辑、校色等

特效指电影中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

合成用一个例子来说可能更方便大家理解,比如说在电影中要表现翻涌而来的巨大海浪,而这个场景并不存在,我们可能会采用缩微模型的方式演绎,拍摄完成后再把人物放入背景,这就叫合成

特效与合成都是针对一个个镜头完成的,而之后的剪辑与校色则是针对整部片子来说的

剪辑包括“剪”和“辑”两个概念,即对拍摄的大量素材进行取舍最终完成一个情节连贯的艺术作品

校色则是对影片的成色进行修正

文汇报:电影后期特效制作在一部电影中占到怎样的分量?张军:不同影片类型后期比重不同,但如今的影片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后期制作,尤其是剪辑与校色这一块

举个例子,与以前拍夜景必须等到晚上不同,如今夜景其实可以白天拍,我们通过校色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与精力

对于一些类型片而言,其需要的特效制作就相对较多

比如《黑客帝国》,片中至少对800个镜头进行了特效处理,而一部片子平均也就1200个镜头

由于银幕越来越追求视觉冲击与震撼场景的营造,有的电影甚至整部片子都要做特效

比如《后天》、《霍比特人》等,这些电影中基本所有场景都是不存在的,演员在摄影棚中进行拍摄再通过合成的方式实现

对电影来说故事肯定是首要的,但不可否认,对一些电影而言特效是讲述故事的基础

比如电影《后天》,片中如果没有海啸来袭这个特效的话,故事本身就不能成立了

文汇报:中国电影后期制作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张军:其实国内的的影片一直都在做特效尝试,但好莱坞意义上的特效大片还较少

在一些影片中,特效的比例很小,比如《唐山大地震》里,只用了2分钟左右的局部特效镜头

导演的知识结构和喜好决定了一部片子的走向,如果导演不喜欢用特效,或他对特效并不了解,那么在影片创意阶段就不会介入特效概念

而在不少中国导演看来,特效还处在辅助位置,许多导演是真的不能拍了,或者说成本太高,才会想到特效制作,这就导致我们如今的电影类型相对单一

不少高成本的国产大片,出于保险起见宁愿花大钱去请口碑较高的国际团队

在特效方面,我国的起步确实晚于西方

在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金刚》中,好莱坞已经通过定格动画结合模型的方式来进行特效制作

我们要赶上好莱坞的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幸的是,如今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很多特效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