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设置2015年招生专业1.广播电视学(电视纪录片方向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试点班)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电视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旨在培养对纪录片事业充满热情,具有影视艺术潜能和强烈历史与现实责任感的纪录片人,培养既具备良好政治素养和政策分析水平,又掌握电视纪录片创作能力,能够独立策划和创作电视纪录片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学概论、影视语言、电视纪录片导演、新闻摄影、纪录片摄像及特殊视觉设备应用,电视采访、纪录片的叙事与写作、电视照明技术、纪录片录音与声音设计、纪录片后期制作、视觉艺术、中外经典纪录片赏析、纪录片创作、影视人类学、电视纪录片选题策划与营销等课程
部分课程实行“双师制”、“双语制”教学,即中外专业教师与媒体纪录片专家共同承担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就业前景:就业面宽广,面向电视传媒、网络电视、电视栏目、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机构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视采编、纪录片策划、纪录片创作和制作等工作
2.新闻学(法制新闻方向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试点班)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法学和新闻传播学在相互融合、渗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培养目标突出“复合型、应用型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关写作、摄影、摄像、多媒体制作报告等传播技能的课程占有较大比例,并使学生具有新闻传播、法律、政治、文学、信息技术、新闻实践操作能力融为一体的知识结构,既有新闻传播学的博闻灵动,又有法学的严谨周密,更有社会学、政治学的宏阔深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性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踏实勤奋、严谨理性等优秀素质,今后能够从事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出版机构等有关法制栏目的设计与编排,以及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法律事务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学史、外国新闻学史、法制新闻节目制作、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概论、新闻摄影、新闻与评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学、新闻心理学、民法学、宪法学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就业前景:面向广播、电视、报社、网络、杂志、书籍等从事法制新闻报道、宣传、节目制作以及在政法系统等政府部门从事法治新闻的制作、发布、宣传及相关工作
3.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方向)(本科)培养目标:该方向是在传统中文专业基础上,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对文化创意人才需求而设立的新型应用文科专业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构建了有特色的“文创结合,突出实践”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一是“文创结合,凸显应用”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一体两翼”的专业课程体系(一体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两翼是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
)通过专业特色定位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最终实现“一文双能”(一文是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修养,“双能”是优秀的创意写作能力和文化产业管理能力)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创意学、文化产业管理与实务、文化经纪、广告策划与创意、创意写作、办公室管理、美学通论、基础写作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就业前景:本专业直面国家振兴文化产业战略,工作面广、渠道宽、空间大,就业前景良好
调整的专业2013年招生,2014年不招的专业有:新闻学(纪录片方向)文学院官网内的专业:广播电视学(电视编导方向)2014年招生,2015年调整的专业有:广播电视学(电视纪录片方向)调整为广播电视学(卓越纪录片人才培养试点班),新闻学(法制新闻方向)调整为新闻学(卓越法制新闻人才培养试点班)拟增设新专业2015年,我校申报的专业为广播电视编导(纪录片方向)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