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航天风采河西公司,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
30多年来,“河西”人艰苦奋斗,研制、生产的各类固体发动机用于卫星、战略和战术导弹,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不败纪录:“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末级固体发动机,于1970年4月24日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返回式卫星用制动火箭发动机,连续17次使卫星安全返回地面
1997年,河西公司荣获航天总工业公司惟一的一块“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
近两年,“河西”的固体发动机又参与27次飞行试验,发发成功,保持着100%的成功率谁能想到,这些成绩是在一个曾被定为“不投入、不支持、不发展”的单位取得的
80年代后期,河西公司陷入没有新型号牵引,没有预研课题,没有技改资金的窘境
此时,公司党委却自己提出了火箭发动机“全轴摆动喷管”等一系列超前的预研课题
在最困难的时候,职工只拿70%的工资,并没有影响他们攀登科技高峰的积极性
他们处处精打细算,需用几百万元资金的试车课题,仅用几十万元就完成
有的项目还获得重大突破,有些技术成果成为国内外首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为了打破欧美对变轨发动机市场的垄断,提高我国在国际发射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没拿到合同的情况下,河西公司冒着风险,开始研制近地点变轨发动机
没想到,在两次成功后,地面旋转试车失败穿火,国际宇航界对我们的科研实力产生了怀疑
此时,“河西”人明白,后退,就意味着被挤出国际市场;只有奋斗,才有生路
30个不眠之夜,“河西”人终于找到了穿火的原因,否定了法国顾问关于头部密封失效的推断,继而采取了改进绝热结构的措施
第三次试车开始了,河西公司的职工和家属几乎全都在试验场边翘首以盼
发动机喷射着巨大的火龙,规定的90秒试车时间顺利通过,监视屏上显示出与理论曲线完全吻合的性能曲线995年年底,由河西公司研制的近地点变轨火箭发动机与“长二捆”火箭配合,将亚洲二号和艾科斯达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结束了“长二捆”发射卫星必须配用外国变轨发动机的历史
如今,河西公司迎来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伴随“河西”人走向明天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