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涅水洪教院历史沿革

南涅水洪教院历史沿革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沁州志》载,南涅水古为蔡皋狼之地,汉置涅水县,晋称涅县,后周改阳城县,北魏设乡郡,隋称甲水,唐入潞州,宋隶威胜军,金元明清归沁州铜鞮管辖

南涅水曾为县邑治所,历史悠久,文化昌盛

东汉永平十年(67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南涅水已建起了佛教寺院

初名“弘教寺”,取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之意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寺院规模日趋扩大,佛教僧侣骤增,信佛居士遍布城乡

这一时期兴起了凿造石刻、石窟寺的高潮,著名的“沁县南涅水石刻”就是在北魏永平元年(508年)由佛教僧侣和信士捐资捐刻的,一直延续到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

后寺院建筑毁于兵火

石刻、石像则埋于地下保存

 金代重建寺院,金大定九年(1169年)敕于“洪教三院”,木制牌匾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之前

 元至元八年(1271年),重修

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重修

清康熙三年(1664年)亦重修

清民时期及建国后也曾多次修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