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同文书院书院前身

东亚同文书院书院前身1868年伊始,日本实行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开始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充实,并且由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虽然日本刚刚摆脱困境,但是侵略野心迅速膨胀,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即“大陆政策”,其首要目标就是中国

从此,日本在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进行文化侵略,并且借助披着文化、教育外衣的日本人所办文教机构,配合其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

日清贸易研究所、东亚同文书院,便是其中的典型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的大量间谍涌入中国,从官方派遣到民间自发

从最初的军人基本技能、勇气、向忍者精神学习的信念,到对天皇《御笔信》的忠诚

他们前赴后继,这些日谍开始渗透进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孜孜不倦的研究着中国的每一寸肌肤,在市井巷陌,在政客朱门;他们侵蚀着中国每一个细胞,政治、军事、经济,乃至国民意识形态

随着对华间谍事务的展开,庞大的工作,使一些谍报精英们意识到间谍培养是一门系统科学

于是,便有了荒尾精、根津一开设的汉口乐善堂到日清贸易所到东亚同文书院;有了上海虹口日占区井上公馆;有了日本中野陆军学校,等等

如同一个个毒蛇的巢穴,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职业间谍,吐着骇人的蛇信,死死地缠绕在中华躯体之上

仍被日本当做思想者、巨人供奉的日本巨谍荒尾精在成功经营了汉口乐善堂,取得了初步的第一手中国各阶层人文资料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为了扩充军备,估计要花费10年时间和3000万元经费,日本当前的财政能力无法支撑这么沉重的开支,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开源,积极向外进行商战,与西方列强争夺中国市场,争取打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让日本国旗飘扬在亚洲每个通商口岸,才能赚出这笔钱来

而要进行这么庞大的计划,什么最宝贵?人才!因此,荒尾精开始着眼培养能为日本争取到最大利益的人才学校,间谍学校-创办日清贸易研究所

日本政府的上层官员中立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日本实在太穷了,又在不断增加军费开支,财政无法负担荒尾精的办学计划

原先,厚生省同意将北海道的林场出售,提10万元给荒尾精办学,但后来厚生省换了大臣,这个预算被削减

荒尾精只好再次到处化缘,在参谋次长川上操六的帮助下,首相山县有朋同意从内阁秘密经费中给他拨了4万元,川上操六还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几千元,借给了荒尾精

经费不足的困难,荒尾精不得不把原计划的300人招生规模削减了一半,学制也定为三年,课程包括汉语、英语、中日问题等,毕业后在中国实习一年

经过他在日本全国巡回演说动员,多方物色,通过考试招到了150名学员

日本官方对此表示了高度的重视,川上操六亲自为学员们训话,而参谋总长有栖川宫亲王也接见了全体学员,这在日本教育史上也是破天荒的

这些未来的间谍们集体来到上海后,住进了十分简陋的校舍,地点就在英租界的大马路泥城桥畔

150名学生被分成3个班,有宗方小太郎及两名日本现役军人小山秋作、西村梅分别担任班主任(“干事”)

开学伊始,校方便开始在间谍技能之外,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首贯彻该校“兴亚”思想的校歌便应运而生:“日本少年向中国远航,一百五十人弦诵一堂

若问吾辈何所思,将见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1893年6月,日清贸易研究所第一届89名学生毕业

当时正在中国进行军事考察的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赶到上海参加了首届毕业典礼

这些高歌着“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的“日本少年”间谍们,在随后爆发的甲午战争中,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出生入死

当时支持学校教务的根津一,向学员们发出了呼吁:“日清之战迫在眉睫,此战系以自诩富强之清帝国为敌手,不容乐观

所幸诸君通晓华语,又多少熟悉中国事,所以希望诸君暗察敌军军情及其他内情,为皇国效力

”当时有十多个学员已经蓄起了发辫,很容易装扮成中国人,其他未留发辫的,则干脆剃光扮做和尚,四处刺探军情

荒尾精等看到这正是“报国”的好机会,主动向军方提出,希望征召学员们入伍

日军从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人员中,征召91人,在广岛大本营进行了简单的集训,分配到各军中

除了十余人继续改装侦察后,大多数人都做了随军翻译,同时协助日军进行政战,这些年轻人成了日本军队的耳目和向导

这样一支年轻的间谍团队,在为日本军队提供重要的谍报保障的同时,也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咄咄逼人的崛起

这些青年间谍在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坚忍、顽强、忠贞乃至视死如归的精神,实事求是地说,作为间谍这个职业,他们是尽职且让所有同行刮目的

正如藤岛武彦留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的结语:“我说间谍也是敌国忠臣,这有何妨

”而吊诡的是,这些为日本侵华做马前驱的青年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兴亚主义者,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侵略,而将自己的行为看做是振兴亚洲、解放中国的崇高事业

正如其中的著名思想家宗方小太郎所总结的,黄种人要对抗白种人的欺凌,惟有改革与自强,而前提必须是革除中国的弊政;先征服中国,是日本团结和领导中国一起崛起的必要条件

所以,侥幸躲过了战争时期清廷搜捕的日本间谍,日后都大力鼓吹中日友好,都在中国建立了相当广泛的人脉,甚至被中国的革命者看做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的“同志加兄弟”

其实,那个时期的日本间谍们,正代表了这个国家的青春躁动,带着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梁启超在日本所起草的《少年中国说》,那些朗朗上口的激昂语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不仅是对心目中未来中国强盛的期盼,又何尝不是对对当时日本奋进的描摹和钦羡

而这种热情、进步,不断强大的青春气息,成为日本成为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

那个时期,大批怀揣强国梦想的中国青少年们,远渡东洋,去这个侵略自己国家的地方,寻求强国的方法和知识

历史真是一个悖论,甲午之后,弥漫中国大江南北的是亲日情绪,而非仇日情绪

而因为战争被迫关闭的日清贸易研究所,虽然只毕业了一届学生,但正是这些毕业生,成为了后日本侵华的急先锋以及重要骨干分子

它的余脉、血液、骨干、培训方式,乃至精神,被日后的东亚同文书院全盘继承了下来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